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全市“十二五”以来发展改革工作巡礼

禹城市福田科技集团。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全市夏粮实现“十二连增”。

景津集团生产车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增长8%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6亿元,103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9个,26项民生实事24项按计划推进……今年一季度,全市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着力推进重大政策争取、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规划和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狠抓参谋服务,推动科学决策全面落实
    近年来,市发改委继续发扬善谋大事、能谋大事的优良传统,围绕全市高铁经济、县域经济等热点难点,每年形成调研报告近百篇,做到了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高质量完成《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期评估工作,并提出“一心四极”发展思路,目前陵县已撤县设区。同时,研究编制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能源产业等各类专项规划。
    另外,市发改委起草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强企)对接合作工作的意见》,促成省发改委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积极开展企业运行等专项调查,提高运行监测针对性和有效性,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和肯定,提升了决策主动权。
狠抓农业提升,巩固农业产业基础地位
    为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上报争取工作,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亿多元。南水北调续建配套项目省级资本金超过以往年度之和,居全省首位;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落实上级投资21202万元;首次争取到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资金,占比超过全省资金的1/3……全市有9个县市承担《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建设任务,项目区亩均增产50公斤,年均增加粮食产能1875万斤。
    畜牧业及种子工程也得以长足发展。近年来,共争取资金10662.6万元,用于全市350多个养殖小区、乡镇兽医站等项目建设。同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716万元,支持鑫秋棉种、良星种业小麦育种等项目,促进了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优良树种保存培育。
狠抓结构优化,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速
    市发改委争取政策扶持资金从2010年的7亿元攀升至2014年的23亿元,并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争取农业类资金6.97亿元,为历年同期最多;环资类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居全省前列,“一圈一带”切块资金2.07亿元,争取棉花、粮食等各类配额7.02吨,为企业节省成本2亿余元。该批资金的争取,带动全社会投入130多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市发改委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2014年,全市2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顺利开工,中广核庆云风电场是我市第一个风电项目;平原相家河水库40MW光伏电站是全省建成投运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自2011年以来,全市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67个,29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盘子。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装机容量17.65万千瓦,年减少标煤消耗量达40万吨左右。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认定市级工程实验室16家,工程研究中心11家。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及省级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不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新改善。市发改委编制印发 《德州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首次把基本公共服务独立出来。 3年共争取教育、卫生等领域社会事业项目133个,落实无偿资金3亿元。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一体化管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 “十二五”末,全市水库总库容将突破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库蓄水量不低于60立方米,全市520万居民将喝上同源、同质、同网的黄河水。
    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累计争取资金14.85亿元,实现农村人口安全用电全覆盖。为13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01亿元,各县市供水能力及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改善。同时,46个在建中央投资社会事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26亿元,支持2.6万套保障房建设。 2015年,我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这又为我市带来至少5年的黄金发展期。
发展枢纽经济,加速服务产业发展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不仅提升了全市的经济总量,也有效地加速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市发改委先后引进高端项目40余个,项目个数及投资总额均居全市前列。为尽快改变缺大少强的现状,还组织企业与150余家央企(强企)对接,目前已与其中39家达成合作意向。
    在区域融合发展方面,市发改委积极抓住我市列入全省“一区一圈一带”发展规划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机遇,加强与省级各类规划衔接,183项重要事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会城市经济圈”规划。争取落实扶持项目43个、扶持资金2.07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承接京津、济南等产业转移项目131个,总投资1130亿元。组织近200家有关单位及企业参与“西洽会”“渝洽会”等重要经济协作会议,推动宗申动力、力帆集团等重点企业与我市企业建立产业协作和技术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全市的对外交流合作也进一步加强。申报核准君德棉业在津巴布韦投资4978万美元棉花加工基地、通源房地产在澳大利亚投资998万美元地产项目……对口协作也取得新进展,先后援助重庆市秀山县帮扶资金600万元,建设5个民生项目,受益人群近10万人;帮助宁津县柴胡店镇争取资金1660万元,解决沟渠和道路资金31.2万元。
开放协作,促进全面融合共赢发展
    目前,德大铁路德州段进度全线第一,完成铺轨50公里(全长67公里);邯济铁路德州段进度全线第一,10月底全线通车;石济客专德州段前期工作已完成,9月份全线开工。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预可研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济乐等高速正紧张施工。以上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各县市区将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凭借这一优势,我市高起点规划建设了生态科技城,承接优质项目,加速全市产业结构转型。
    2012年,我市启动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在系列富有针对性及可行性措施的推动下,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圆满完成,齐河、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城区财政收入均突破20亿元。
    为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我市编制《德州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13—2020)》,制定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实施方案》。争取国家、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达32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18个服务业项目;东北商贸物流城、德州百脑汇资讯广场等1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服务业重点载体项目。另外,齐河欧乐堡梦幻世界、乐陵星光食糖现代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一批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2014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2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1.4%。
    □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杜昌春 马立林 朱甲羽 杨孟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