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臣:为了家人,再苦再累也值

□本报记者 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 桑可
几乎每个清晨,在德城区水文队安居小区,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陈爱臣拿着扫把在前面扫地,丈夫薛志华紧跟其后。干活间隙,她不时回身,帮他整理帽子、手套。
小区的居民都知道,这温馨画面的背后,是一个女人用6年时间对一个家的默默坚守。


  女儿离世,丈夫意外重伤

陈爱臣是原德州市针织厂的一名女工,薛志华在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任职。 1986年俩人结婚,1年后生下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幸福安稳。
但2007年的一天,这一切被打破。那日19岁的女儿,在课堂上突发疾病猝死,陈爱臣备受打击,天天以泪洗面。为尽快从痛苦中走出,年届40岁的她,冒着风险生下了小儿子。
原本以为生活将回到正轨,但不幸再次袭来。 2010年5月8日,已办理内退的丈夫,在甘肃一工地干活时,被高空掉落的铁块击中脑部,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并有成为植物人的可能。得知这一消息,陈爱臣向单位辞掉工作,将1岁半的儿子托给妹妹照顾,只身一人赶到甘肃天水,辗转两家医院,给薛志华做了手术。焦急、劳累加上水土不服,到甘肃没几天就病倒了,她一边输液,一边照顾昏迷的丈夫。薛志华住院80多天时间,陈爱臣一下瘦了10公斤。


  不辞辛苦,咬牙撑起这个家

经过两次开颅手术,薛志华终于醒了过来。但因脑神经受损,出现多种后遗症,康复初期,大小便失禁,每天拉尿在裤子里数十次。陈爱臣的母亲患有小脑萎缩,大小便不能自理,她常常是收拾完丈夫的就得给母亲换衣服,手几乎天天泡在水里。
然而,最让她揪心的是,薛志华情绪无法自控,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不知被他摔坏了多少件,甚至她也经常被打,胳膊现在还留有半月前被打后的淤青。
薛志华还常常趁陈爱臣不注意时往外跑。 2012年冬天,薛志华偷偷溜出家门,等发现时,附近的大街小巷早已不见他的踪影。陈爱臣发了疯一样地寻找,3天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把他从武城找了回来。
年复一年的劳累,陈爱臣患上了胃病、关节炎、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但她说:“即使辛苦些,只要他在,孩子有爹,我才有家。 ”


众人援手,度过最难的日子

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的领导得知她家情况后,给陈爱臣安排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时间宽松,方便照顾家,每月还有1700元的收入。
左邻右舍也都向她伸出援手。孩子功课跟不上,4楼的居民吴荧便每晚给孩子讲解补课;住在1楼的马志群做了好吃的,总要端一份给他们;门卫李青会在她接送孩子时,帮着照看薛志华;家中的家具也大都是小区居民送来的。
妹妹陈爱青更是每逢周末过来帮着她收拾家、照顾老人孩子,而且多次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陈爱臣考虑到妹妹也有公婆孩子需要照顾,便拒绝了。
对这个家6年的坚守,感动了身边人,不久前陈爱臣被评为“首届省直机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妻子、女儿该做的事,“是身边朋友、亲人的热心帮助,给了我勇气。”如今,儿子已上小学二年级,薛志华病情没有恶化,母亲也被照顾得十分妥帖。面对将来的生活,陈爱臣说:“今后即使再苦、再难,我也能坚持下去。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