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街道于赵社区文明创建侧记:于赵社区打造“幸福样本”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着一幢幢居民楼,社区主干道两旁的花圃内,种植了常绿苗木,花园内的池塘,石桥蜿蜒,围栏雕花,树影婆娑,让人仿佛走进画中,这里就是天衢街道于赵社区。近年来,该社区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 “省级文明社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 “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为幸福做 “保障”
2014年底,于赵社区自筹资金建成一座综合楼。前不久,社区又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和招商办公室。 “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招商。”于赵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广海介绍,综合楼和门市全部出租后,每年能给社区增加300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
在发展中,于赵社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居民幸福做保障。社区周边有40余家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得天独厚。多年来,社区利用废弃坑塘、涝洼地建成6个小型招商园、 1个铝材市场,每年仅租金收入就达400多万元。社区还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及配套企业,集体经济收入迅速增长。去年,社区集体收入超过了千万元。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如今,社区每户居民在春节、中秋都能领到一份福利,日常的水电、物业、取暖消费,社区均有补助;学生的书费、学费全部报销,考上大学的孩子还能获得社区发放的奖学金;社区60岁以上老人每年都能领到6000元的养老金;居民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节日,社区都会为居民、教师、党员、军属、老年人等相应人群送去礼物。同时,伴随社区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两大群体在于赵社区已难觅踪影。
请幸福来 “敲门”
走进已经建设完善的于赵社区三和竹园小区,迎面可见一处 “瀑布”景观。小区广场上的文化墙、文化长廊以及各种宣传画更让小区晕染了一层浓浓的文化气息。借助两区同建契机,该社区提出了建设 “梅兰竹菊” 4个小区的发展构想,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为改善居民的衣食住行,于赵社区每年将集体收入的35%用于便民设施建设,建成便民市场、文体中心、健身广场、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站等各类便民服务设施近2万平方米。同时,高标准建成4000平方米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集劳动保障、计生、户籍管理、优抚养老、矛盾调解、水电物业费收取等服务窗口为一体,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市民学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阅览室等设施,每周末为社区老年人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居民真正过上了 “城里人”的惬意生活。
让幸福成 “常态”
和谐幸福离不开物质需求,更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于赵社区全力推进四德工程等精神文明工程建设,让居民明事理、知荣辱、辨是非。
社区每年都会评选出先进模范,包括支持集体发展好、婆媳关系好、教育孩子好、邻里关系好、经济发展好的 “五好家庭” ,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孝顺模范、干事创业模范等,鼓励居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比、学、赶、超,弘扬儿女孝顺、邻里融洽、积极创业的正能量。
于赵社区在小区内外主要道路两旁,设立了包括党建、传统文化、孝道等内容的宣传牌400余块。在小区内人们经常休息的地方建立了集古代先哲思想、当代模范事迹、廉政文化、经典国学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不断提高精神文明水平,增加自我修养,与人为善,体会幸福。该社区还组织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棋牌、广场舞、京剧、书法联谊会等文化活动,让居民在活动中提升素质,感受幸福。
为改变居民传统观念,于赵社区针对普遍存在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在2009年专门成立红白理事会,简化办事程序,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针对居成的需求,社区还专门腾出1000平方米沿街门市供居民置办宴席,仅此一项,一年就能为居民节省费用十多万元。
□记者杨红磊通讯员伍亚川谷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