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资深文学编辑张曰凯:德州,我的故乡

    我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深深眷恋之情,因为她对于我不仅仅是乡愁,更是生命的根,艺术的源。
    我生长在鲁西北一个古老的乡村玄帝庙,距德州50华里,1948年秋,我赶到德州报考德州中学,录取为第二名。可是,那时德州刚解放不久,国民党飞机时来轰炸,大人怕有危险,不让去,我趴在柴垛上哭了一天。1949年初春,我偷偷跑到德州,又一次考进了德州中学。
    在德州读书的3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我的文学爱好从这里起步,从小村庄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读到了鲁迅、赵树理的小说,读到了唐诗宋词,读到了 《水浒传》等名著。教语文的李老师指导我写作文,拙作 《难忘的一日》被他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在这里,我懂得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知道了打雷打闪刮风下雨是怎么一回事。在这里,我从一个无知的土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知识,追求进步的少年,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这是一方古老苍茫的土地,黄土平原上,阡陌纵横,田畴连片,虽不及江南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但多了几分英武与彪悍,有他独特的个性,诱人的地域风情。黄土地深邃的传统文化根脉,古朴的风土民情,黄河故道的风,运河千载的浪,铸就了鲁西北独具特色的文化意蕴。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深深眷恋着这方土地,我久久地思念着这方土地,倘若有时不回乡,就彻夜难眠。创作一部全方位展示鲁西北20世纪上半叶乡村社会生活及农民命运的长篇小说,是我怀揣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2002年、2003年,我连续两年回乡,每年一个月,走访了德州5个县市。我投入故乡的怀抱,走进她历史的深层,凭吊古之遗迹,瞻仰人文景观,念历史之悠悠,缅怀先祖之文明。采访所得,撰写为散文集 《故土怀古》,也为创作长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历经数十年的酝酿构思,五年写作,我创作的长篇小说《悠悠玄庄》于2011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年9月24日,由武城县委、县政府、德州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悠悠玄庄》研讨会在武城召开。会后,与会人员和记者到《悠悠玄庄》的生活原型郝王庄镇后玄村参观。9月25日,我与从北京来的著名评论家冯立三、曾镇南走进德州学院中南讲堂,向莘莘学子讲述《悠悠玄庄》创作体会和小说艺术特点。
    是故乡的人民和土地赋予我丰厚的创作源泉,我怀着对故乡浓郁的深情和真实的亲历生活体验写这本书。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以耕织为业,仁德传家,和谐温馨,可以说代表了乡亲们的劳动和感情。赵安禄带领一支农民武装抗日队伍,与日军奋战,充分代表了故乡人民的爱国热情。
    近两年,我为了这个艺术追求和故乡之恋,又心怀梦想,把小说改编为38集电视连续剧,殷切期望鲁西北淳厚质朴的农民形象,独具特点的黄河故道文化意蕴,斑斓多彩的运河民风民俗早日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推动家乡旅游事业发展。
    张曰凯,1936年生,山东省武城县人。作家、编辑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期刊协会理事、白鹿书院院士。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历任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处处长、创研部局级调研员等职。 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 《祭歌》,文学评论集《觅踪寻痕》,散文集《故土怀古》,长篇小说《悠悠玄庄》等作品。主编《新笔记小说选》《当代百家小说精品集成》(六卷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十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新作精品》(十卷本)等丛书。
□张曰凯(作家、资深文学编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