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认为沙漠等旱区具有碳汇潜力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需要捕获和储存已经排放的过量碳。细胞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植物科学趋势》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沙漠等干旱地区具有碳汇潜力。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机构参与的研究团队认为,可以通过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类型的组合进行设计,促进一种被称为“草酸盐-碳酸盐路径”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该方法可以将干旱生态系统转变为有效的碳捕获系统,并改善土壤健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根系生物量,以创造地下碳汇。

这种方法需要利用能产生草酸盐的旱地植物。一些土壤微生物以草酸盐作为它们唯一的碳源,它们可以将植物产生的草酸盐转化为碳酸盐,并将碳酸盐分子分泌到土壤中。碳酸盐通常容易分解,但如果这些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在碱性和富含钙的土壤中,微生物分泌的碳酸盐就会与钙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碳酸钙沉积物。

在这种形式的碳封存过程中,每16个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原子中就有一个可能被封存成碳酸盐。该方法的效果将取决于植物生长速度,以及当地应用这项技术的财政支持等。

研究人员指出,应优先考虑通过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来重新绿化沙漠,对干旱地区进行再绿化并利用其进行碳封存的优势在于不会占用农业和粮食生产用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