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乐为时代唱大风

 才华横溢,生花妙笔谱写时代的黄钟大吕

从1972年开始,王光明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创作诗歌,然后是散文诗、散文,之后进入报告文学领域。
王光明获奖的第一个作品是《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这部作品获得了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王光明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

王光明(中)与本报采访组合影留念

在 《山东文学》杂志社工作期间,王光明结识了许多著名作家,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就是其中的一位。对文学的共同追求,促成了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作。
1988年,两个人三下广饶县大王镇,历时两个月的采访,最终写成了 《大王魂》。作品发表之后, 《小说月报》很快予以转载。不料,年终读者投票评奖时,正是这部作品给 《小说月报》编辑部带来了不小的 “困扰”。原来, 《大王魂》竟然超越了所有的中、短篇小说,投票率高居榜首。但 《大王魂》是一部报告文学,不是小说,如果颁发一个小说奖项,显然不妥。最后, 《小说月报》不得不改变评奖规则,给 《大王魂》增设了一个特等奖,以表达对 《大王魂》的欣赏。此外, 《大王魂》还获得了1989年 “中国潮”优秀报告文学奖。
《沂蒙九章》是王光明与李存葆再度联袂后的作品。当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宋平了解到沂蒙山 “九间棚”的事迹后很受触动。他与 《人民文学》的主编刘白羽取得联系,建议委派一名作家,把 “九间棚”的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刘白羽的脑海里立马浮现了 《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母亲形象,提出了请李存葆采写这篇作品。李存葆想到了王光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再度联手。
1991年,他们如约进入沂蒙山区。沂蒙山区那种不甘落后、战天斗地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两位作家,两个人产生了一个想法:不仅仅写 “九间棚”,还要把沂蒙山的全部都写出来!这个想法得到了刘白羽的支持,刘白羽还表示: “你们放心地写,写多少我发多少,实在不行就给你们发一整本。”
跋涉沂蒙山区八百里,采访耗时3个月,两人很快理清了写作的思路,又经过3个多月的创作, 《沂蒙九章》最终成稿。
《沂蒙九章》以 “惊心动魄的壮美”文字,深深打动了刘白羽。 《人民文学》打破了创刊42年来的旧例,第一次以整本篇幅刊出一部作品。刊出之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流着眼泪阅读完《沂蒙九章》。有读者向编辑部写信说,李存葆和王光明已经把我们的眼泪 “骗”光了。刘白羽对《沂蒙九章》更是赞叹有加,他在编辑 《沂蒙九章》的时候,写下了这样一段编者按: “时代需要黄钟大吕。这颤栗发烫的文字,是血的潮动与真实的结晶。匆忙剖析和评介无疑是打碎晶体,我们仅以庄重和虔诚将它奉献给读者。 ”
随后, 《小说月报》、 《中篇小说选刊》等全国知名的小说类刊物也破例全文转载了这部报告文学,一度在全国掀起了 “九章热”。这一作品凭借独特的魅力,获得了1991—1992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的首奖,与曾经打动亿万心灵的 《无极之路》并列。
假如说,王光明就此封笔,仅凭 《沂蒙九章》,他就完全可以在文坛稳稳立住脚跟。但是,王光明显然不会满足于此。
2000年暮冬。王光明在济南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偶遇山东省监狱局前副局长律希林。当得知王光明是报告文学作家之后,他沉吟许久,随后说了一番很动情的话:眼下描写公安战线的文学、影视作品车载斗量,但记述监狱系统的作品却少得可怜,因此建议王光明到鲁西监狱看一看。王光明愉快地接受了律希林的建议。是年春天,王光明来到了鲁西监狱。随着采访的深入,监狱里丰富的题材,让王光明顿时感觉发现了一座 “文学宝矿”。
他利用了9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扎实而细致的采访调查,最终创作完成了 《中国有座鲁西监狱》。
彼时,监狱是一个保密单位,监狱题材更是作家的禁区。因此,对于 《中国有座鲁西监狱》能不能公开发表,许多人拿不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会书记罗干看完作品之后说,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公开发表?
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人民文学》再次以近一本的篇幅予以全文刊载。
作品发表后,罗干给予很高的评价,在2002年全国召开的一次 “严打”整治工作会议上,罗干建议与会人员都要找来 《人民文学》看一看。李存葆、周政保、程树榛、李炳银、崔道怡、王必胜、孙武臣、朱向前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 《法制日报》、 《北京晚报》等比较有影响的12家报纸给予了连载或选载。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据此制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连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山东、上海、天津、四川等十余家广播电台联播后,反响强烈,鲁西监狱和各地广播电台共收到听众来信千余封。
在2003年国家举办的广播节目评比中,该作品的听众投票独占鳌头,排名第一,荣获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先后以 “在希望中改造”、 “情暖大墙内外”为题,在两期 《今日说法》和一期 《社会经纬》中采访、播出了有关内容。
2002年、 2004年, 《中国有座鲁西监狱》先后荣获齐鲁文学奖 (山东最高文学奖)和山东精品工程奖。
该作品发表后,在一定意义上带动或掀起了一个描写司法尤其是监狱纪实作品、电视剧、电影的热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