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需要精准监督

 □张明昭

   脱贫攻坚就是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期许,更是党委政府许下的庄严承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攻坚摘帽,就必须从严从实部署、从细微处着手,无论事情大小,但凡涉及脱贫攻坚的瓶颈因素都不放过,切忌纸上谈兵、“提纲式”脱贫。
    然而,有些地区和部门因为急功近利,滋生了“突击”的心态,总想走捷径、搭快车、一蹴而就。个别职能部门不经调查研究,只在办公室里一厢情愿地进行“顶层设计”,想当然地编个方案、制定个办法,不切实际地要求贫困群众田里种什么、家里养什么,还硬性规定贫困群众年收入底线,幻想一夜之间改天换地。实际上,“突击”的心态就是盲目追求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这种做法只会做无用功,浪费财力物力,消耗群众的精力。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坚持精准,一定要本着客观实际,找准路子、建好机制。要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就要用真办法、出实招、下硬功夫,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发展培训教育,加大智力投入,只有寻找适合社情民意的发展路子,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真正抓住增收致富的“牛鼻子”,才能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工作同步推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要按照城乡一体、全覆盖的要求,通过投入,加快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等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切实落实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确保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杜绝新的文盲产生,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加强农民培训,不仅要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还要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脱贫攻坚既无坦途,也无捷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放在贫困群众身上,干部深入到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咬定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