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扶贫干部的“鲶鱼效应”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确保精准扶贫从“最先一公里”快速起步,在“最后一公里”开花结果,需要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的引领。
    精准扶贫需要“工匠精神”中的严谨、一丝不苟。扶贫开发需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全局,聚焦重点,精准设计,着力推动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定点滴灌转变,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聚集,努力探索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精准扶贫需要 “工匠精神”中的专注,持之以恒。扶贫开发绝非只求一时之利,而需要谋长远、算总账。为保证精准识别,必须通过建立扶贫对象信息管理数据库,与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对接,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在逐村摸底排查中,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系统中的贫困信息与再识别工作情况相符合。在这方面,禹城市进行了实践。他们强化党员干部的帮扶机制,筑牢县级领导责任、乡镇主体责任、村级直接责任三级责任体系,确保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到位。
    扶贫开发需要 “工匠精神”中的敬业,一马当先。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各级领导干部是扶贫开发的领头雁,就应当对扶贫工作亲历亲为。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已经划定,关键就在狠抓落实、抢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抢先冲到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找准真需求、真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行政推动与市场作用、帮扶助力与激发活力、脱贫攻坚与致富奔康结合起来,因地、因人施策,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李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