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扶贫培养人才是关键

    近日,市委书记陈勇到武城县调研扶贫工作时,深入贫困户了解情况,这些贫困户有的受益于扶贫项目,有的受益于产业扶贫,有的受益于帮扶干部带动,不同的脱贫实例表明了该县在扶贫工作管理中的“精细化”思路,值得借鉴。
    与“精细”相对应的是“粗放”。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有的地方确实存在管理“粗放”的现象。比如,扶贫项目“一刀切”,资金投入“大水漫灌”,缺乏针对性,以致出现了扶贫效果参差不齐,资金使用效果不高等问题。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区域性的贫困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剩余的零星贫困户分布不集中,致贫原因也各不相同,属于今后扶贫工作的“硬骨头”,尤其需要转变工作思路,真正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做到施策分类有别、管理细之又细,合理调配人、财、物,才能提高扶贫的精准度,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精细化“识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提高扶贫的“精准度”,首先要把扶贫对象情况摸清楚,把底数搞准确,这项基础性的工作非常重要,却因为点多面广常常出现偏差。有的地方为了图省事赶进度,在识别扶贫对象时,不是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而是层层分解任务指标,以致于贫困户没有“应识尽识”,一些真正贫困的群众被“屏蔽”。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精准领会从中央到省、市的扶贫精神,真正认识到,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选好人、用好人是扶贫工作“不脱靶”、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关键环节。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各地对派驻贫困村的扶贫干部也加大了管理力度。近日,青海省海东市规定,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扶贫干部若工作不称职,将召回问责。而不久前,四川达州市就已召回了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241名。陈勇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 “以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为抓手,对市县领导包乡、单位包村、企业包户、干部包人建档立卡,一包到底,农户不脱贫、责任不解除。第一书记和派驻单位,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凡是有第一书记的村,都要率先脱贫。 ”派什么干部下去,对扶贫效果有直接影响,干部派下去,怎样开展工作,要明确标准和要求,尽职尽责的多鼓励,履职不力的要狠治,必须做到选拔、管理精细,才能更好地发挥扶贫干部的作用。
    合理使用扶贫资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对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应当处理好争取和整合的关系。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省的倾斜支持,另一方面统筹安排使用扶贫专项资金。真正解决好扶贫资金 “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的问题,资金使用不搞简单分配、平均用力,而是有的放矢、精准用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胥爱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