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雪前送碳”

  □张明昭

日前,市委书记陈勇在调研扶贫工作时强调:“要多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需要摸清楚、了解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施策、多管齐下,确保脱贫措施到户到人。 ”精准扶贫必须对症下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精准扶贫,首先必须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基层调研,到贫困村中去、到困难群众家里去,看实情、听实话、想实招。看看群众的实际困难,了解真正致贫的原因;听听困难群众和基层干部对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想想哪些工作还可以再改进、哪些政策还需要调整……只有真正沉下去、走进去,才能了解贫困的“病根”,开出治疗贫困的“药方”。面对面地听取困难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心声,有利于及时调整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攻坚战术,打一场消除贫困“歼灭战”。
    精准扶贫,关键要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做好一对一地“开锁”,把帮扶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市坚持选派第一书记到有扶贫任务的社区(村)抓党建促脱贫,出台了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等,这些举措都为精准脱贫提供了保障。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进一步明确帮扶目标,将帮扶任务具体落实到户到人,把工作举措落到实处,细化量化帮扶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群众真正受益、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精准扶贫,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弱,需要吃政策的“特效药”,对有劳动力的,可以通过政策资金扶持,进行产业扶贫;对失能的贫困人口,应实施政策兜底,避免其更加贫困。精准扶贫,切忌“千篇一律”,原封不动“照搬”其他地方脱贫模式,一定要“接地气”,要敢于创新思路,让当地能够自身“造血”,形成源源不断的发展细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