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飞天”引爆科普热——访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士新

6月16日18时3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九号飞船惊天一跃,为我国航天史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从发射前的彩排到空间交会对接,从女宇航员的选拔到太空中的生活起居,一时间,“神九”成为国民的谈论话题。
这一顶尖科技事件如此深入人心,便迅速在民众间掀起了一股“航天热”。“神九”对于普通人而言,哪些是看点?这样的科技事件对于公众科学素养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记者就此专访了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士新。
“神九升天,难得的科普机遇”
记者:眼下,“神九”升天成为无数国民讨论的焦点,请问您如何看待这股“航天热”?
李士新:随着发射的成功,关注“神九”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注意到,人们对于“神九”的关注角度并不相同,这一点很有意思。
对于航天爱好者,“神九”的魅力不言而喻;对于小朋友,“神九”大大满足了他们对于太空的畅想,激发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
我认为,无论关注“神九”的哪个方面,这都是一个难得的科普机遇,人们对于这一事件的讨论和研究,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比如很多人讨论,航天员们如何在失重状态下吃到鱼香肉丝、松仁玉米这些家常菜,这无形中就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
记者:对于公众而言,“神九”哪些方面最具看点?
李士新:作为我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九”将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点极具意义。但由于其专业性,普通人对此很难有所了解,建议可多关注一些有趣的看点。
比如飞船中的动态水气分离装置可以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甚至可以实现“尿变水”,其品质更是超过了一般的纯净水。“神九”中这些看似小的动作和发明,其实都包含着科学智慧,对于公众而言都是一个新奇的世界。
“神九发射将推动各领域科技发展”
记者:发射“神九”对科技发展有何意义?
李士新:只要“神九”与“天宫一号”完成两次顺利对接,中国就会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数十年来先后由美苏和美俄分庭抗礼的太空战略均衡格局,也会因为中国这个后来者的加入而打破,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战略均衡。此一新均衡态势,对中国本身乃至国际的太空战略安全格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航天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它能带动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而这些领域的科技进步只要能转化成生产力,就会推动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以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例,虽然耗资250亿美元,但是美国太空总署将宇航技术中的材料、能源、通信和控制等技术向民用项目转移,获得直接利润达 520亿美元。此外,美国几乎所有的技术领域都从登月计划中受益,并带来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值。
美国的成功例子说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只要能够成功转为民用,它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换言之,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是为了科技的发展,谋求人类的幸福,而不是为了称霸太空,其巨额投资应能获得更巨额的回报。
“抢盐、乱放鞭炮是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记者:作为科协工作者,您认为目前国民的科学素养如何?
李士新: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科学素养水平处于明显提升中,但仍属于较低的水平。根据2010年我国第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3.27%,这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记者:缺乏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李士新: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去年日本大地震引发国内“抢盐”风波,导致盐价飙高,人心惶惶;前不久很多市民在晚上乱放鞭炮,给家里孩子买桃罐头吃,甚至以讹传讹,这些都是具体的表现。
有些人封建迷信观念根深蒂固,加上又缺乏科学素养,没有自我分辨能力,导致这样的群体不理智行为屡次发生。这种做法不仅给谣言以可乘之机,又会给公众自身带来伤害,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公众的是非辨识能力,提高科学认知水平,对于抵御谣言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不仅“神九”升天是一个全民科普的好机会,抢盐、乱放鞭炮同样是全民科普的机会。利用事件进行科普,不单单是让模糊的事件还原真相,更是借此向公众进行正确的引导。
“科学素养是孩子最宝贵的品质”
记者:您认为公众如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李士新:提高科学素养的前提需要具备科学精神。所谓的科学精神就是要有自我判断意识,不迷信,相信科学,懂得用科学去解读事物。
只要有了科学精神,身边可以说到处是“好老师”。现在的媒介十分发达,报纸、电视、网络等等,只要自己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每天都能从中学习到科学知识。作为科协,我们也经常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将科技知识带到公众身边,通过搞讲座、开专栏等形式,给公众创造科普环境。
我觉得,对于德州市民而言,“太阳城”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科普资源,以后可以在这方面继续加大科普力度,多向市民普及环保节能知识,在提升市民科学素养和改变生活的同时,又能带动城市的品牌建设。
记者:对于青少年群体,有没有特别好的科普建议?
李士新:最近,我们正在组织全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借此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目前,除了开设相关的科普课程之外,很多学校都有科技周、科技节等活动,这些形式寓教于乐,看似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明显影响,但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一些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视野明显比其他学生开阔,思维和动手能力也都特别强,这些能力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现出来。
科协每年都会组织科普报告百校行,两院院士走进我市中小学,通过科普讲座,传播科普知识。比如今年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傅前哨教授就来到我市,专门为学生们讲述我国航天故事,让孩子们从小就感觉科学并不神秘,没有距离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中科院院士去武城县进行科普讲座,他在现场出了一个小题目,就是如何用一个矿泉水瓶将生鸡蛋中的蛋清和蛋黄分离开,这个问题当时甚至难住了不少老师,但是有个小学生上台就做出了正确答案,让我们感觉十分惊讶。
所以我认为,学校和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的科学意识和精神,不要因为和学习时间相冲突,就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素养也是孩子最宝贵的品质。
□记者 潘晓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