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亮:七大新型材料助推产业腾飞

◎三年打造德州特色新材料产业
    记者:今后三年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
    邓光亮:目前,我们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计划,2011年全市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476亿元、2012年713亿元、2013年1070亿元,年均增长50%。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确定了114个新材料重点建设项目,其中过十亿的项目有8个,过五亿的14个,过亿元的59个;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78.7亿元。2011年将新上重点建设项目41个,总投资73.61亿元,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34.42亿元。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18个。
    记者:新材料产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多,这些子产业是不是也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呢?
    邓光亮:我们计划经过三年的时间,使我市新材料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并形成德州的特色和优势,在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其中土工材料销量争取做到全国的70%以上;传热新材料技术水平走在国家前列;新型焊接材料做到全国高品质焊材基地;精细陶瓷产品及技术达到全国领先;高档墙体保温材料达到全省规模最大。
◎未来主攻七大新型材料产业发展
    记者:根据我市的新材料产业基础,结合国家和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我市新材料产业今后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邓光亮: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七大主攻方向:
    一是高档建筑材料。加快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平板玻璃、电致变色玻璃等高科技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多孔空心砖、陶瓷釉面瓦、工业废料空心砌块等内外墙体屋面材料;积极推动金德工业园的建设,带动全市化学建材的发展。到2013年将累计投入11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6亿元。
    二是玻纤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开发生产碳纤维布等实用高档原材料,加快进行碳纤维抽丝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动玻璃钢复合产品向航天、航空、风力发电、汽车产品等行业发展;重点发展精细陶瓷坩埚、陶瓷过滤膜和新型无毒蜂窝陶瓷等产品;重点培育非晶硅、化合物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产业。到2013年累计投入6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
    三是新型焊接材料。大力发展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自动焊丝产品。到2013年累计投入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
    四是土工材料。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装备,增加新产品的产值比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3年累计投入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
    五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快临邑和德城区碳素工业园建设。到2013年累计投入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6.5亿元。
    六是新型金属材料。重点发展新一代优质特钢、核电用钢、石油钻井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材、电站设备用管材、大型和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用钢铁材料、可替代进口的高性能金属基功能结构件等的冶炼和制备技术。到2013年累计投入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
    七是无机传热新材料。充分利用现已掌握的技术核心,尽快建成传热新材料工业园。到2013年累计投入3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多措并举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记者:就目前德州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今后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邓光亮:我市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较弱,产业聚集度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领域狭窄,层次不高。今后,我们将以完善产业链条为目标,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聚集,重点建设六大园区:新型金属材料园区;传热新材料园区;无机非金属材料园;土工布新材料园区;玻纤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园区;乐陵新材料产业园区。另外,高速公路沿线的齐河、禹城、平原以及宁津等县市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较好,也要规划专门的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
    记者:在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中,我市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邓光亮: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新材料产业推进小组,由我任组长,主抓这项工作。推进工作明确了产业推进和招商引资两条主线,制定了工作方案,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分工。
    一是培植骨干企业。对那些产品起点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把重点放在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上;重点培植晶华集团、聚力焊接、宏祥化纤、中泰金属板材、创导奥福等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大型骨干企业。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在抓好各县(市、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新材料产业办公室及其人员,将以市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以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主攻方向,以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为目标,同市经济开发区一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引进全国500强、各子产业全国前10强,通过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的重点招商,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配套项目进入,形成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人才支撑。重点培育碳纤维和热镀铝锌硅复合板材、碳素、土工布、浮法玻璃等11个向高端攀升的战略性产品;积极开发陶瓷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冶金新材料等六大类国家、省重点发展新材料产品。围绕新材料重点领域构建一批“企业家+专家”的人才团队,形成在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集研发与产业化于一体的稳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强化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设立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新材料产业,尽快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投融资的格局。协调财政、土地、环保、科技、人才等部门制定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低成本、少障碍、高效率的行政服务环境,推动新材料产业超常跨越发展。
□记者 孙向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