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桥头堡 厚植新优势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刘振兴摄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哲

建设天衢新区,打造对接京津冀产业协同先行区、成果转化先行区、服务保障先行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德州的重大使命,也是德州深度融入京津冀的重大机遇。2022年起,天衢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先后落地京津冀项目38个、总投资198亿元,与20个京津冀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建设科创平台14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备案8项。

依托天衢新区这一桥头堡,德州在科技协作模式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绿色食品供应、多元人才互通等方面全面精准对接、主动深度融入,构建了以天衢新区一区引领、11个高新区及省级开发区多点支撑、全域融入的全平台工作格局,推动产业链、资源链与京津冀深度融合。

推进创新协同 深度对接融入

“当下,我们研发的新品走俏市场,4条生产线密集排单,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3月15日,在位于天衢新区的博德生物技术(德州)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赶制订单。

博德生物是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在北京,2015年落户德州。近年来,公司效益不断提升,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并建立了包括院士工作站、生物医药新型制剂德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在内的博德医药研究院。

打造平台载体是深度融入京津冀的关键因素。德州依托天衢新区形成了聚集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的三类平台矩阵,包括科创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自2021年底获得筹建批复后,山东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备受关注。这是全市以产业为主导,携手京津冀企业打造的创新载体。“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担任带头人,拥有研究人员50余人,博士占比64%。实现了内部与生产衔接、外部与院校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清华称,硅材料研发涉及晶体生长、切割、研磨等多项关键技术,而硅材料直径越大就对技术要求更高。“在实验室助力下,我们已成功突破12英寸大硅片生产技术,进入通线量产阶段。”

如今,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纷纷入驻天衢新区,是德州在科技领域从“守望”到“融入”京津冀的生动缩影。此前,为抢抓北京第二批央企疏解有利时机,德州启动了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院士人才团队百日攻坚行动,取得一系列成果——与有研工研院签约,建设先进电子材料、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有色金属结构材料、新能源与生态环境“四大中试基地”;积极对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全力打造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分院项目……

为强化融入京津冀的人才保障,德州出台配套文件,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界限,不拘一格用人才。与京津冀地区的6市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框架协议》,与京津冀6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落地意向协议,评选德州“假日专家”262名。

加快产业协同 培育集群优势

深度融入京津冀,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两手抓、两手硬。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我市积极推动与京津冀区域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构建了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共同打造了12大主导产业集群。

3月18日,走进位于天衢新区的泛半导体行业用洁净阀件材料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紧张忙碌。这是有研科技集团在德州投资的第7个项目,投产后,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七大“有研系”项目将全部落成。

从2013年威讯射频集成电路封测项目落地,到2018年在北京引进有研集团8英寸硅片项目,再到去年总投资62亿元的有研12英寸大硅片项目通线量产,近年来,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多点开花。目前,全市集聚集成电路企业121家,形成了“一核多元”产业布局,正在向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全面进军。

选对路子,发展就能迈开步子。不仅是集成电路产业,我市还积极承接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抢占新赛道。如今,由央企中机寰宇公司投资建设的认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投入运营,同步建设的“国家新能源车辆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填补了全省空白;北京氢普氢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是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功率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北京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落户新区后,创意空间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产销两旺……

在培植产业集群过程中,德州深度融入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密切对接央企强企,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结出硕果。

深化资源协同 加速区域联动

数据显示,2023年,德州新开工京津冀地区过亿元投资项目169个,到位资金117.77亿元。

吸引优质项目落地、不断深化合作是加强资源协同、加快区域联动的重要路径。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资源要素富集。天衢新区专门设立驻京招商团加强对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衢新区是有特色、有条件的园区重要承载地之一。当前,我们正与北京商务中心区共同推动金盏国际服务合作示范区飞地园区项目的选址和筹备工作,争取尽快产生成果,发挥示范和集聚作用。”天衢新区驻北京招商处负责人吴金东说。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德州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新材料技术转化基地项目、金盏国际服务合作示范区飞地园区项目……德州把强化资源协同放在首位,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

成功引入项目后,德州优化重点项目建设时序,设立调度推进专班,采用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起了“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让项目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入了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放管服”改革互学互鉴、人才干部互派交流机制,共梳理跨省通办清单和全省通办清单89项,有效解决企业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

有了科技、产业和资源作为发展底气,德州这座产业集聚、项目集聚、人气集聚的现代化新城正加速崛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