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攻坚

从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本报记者邓静

5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4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攻坚”重点工作情况。

天上有网地上有格手中有哨

市委政法委结合实际提出了“天上有网、地上有格、手中有哨、联动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目标。“天上有网”初步实现“全域覆盖”。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高清视频探头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清视频探头43417路,基本实现了重点部位、公共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农村社区出入口、市辖主要道路的视频探头全覆盖。“地上有格”有力促进“公众参与”。全市8096个城乡社区(村)全部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市选聘网格员36651人(动态),并初步构建了“党建引领、服务为先、四治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手中有哨”助力保障“社会协同”。目前,我市综治信息系统账号达10758个,日均登录19091人次、收集民情3500多条、线上研判信息2600多条、线下处置问题1300余件。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在为群众解答、解决诉求的同时,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

化解信访积案夯实基层基础

建立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机制。市信访局对存量非在册信访积案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排查,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实行项目管理,加大日常调度、网上督办、回访核实力度,推动“事心双解、息诉罢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常态化、网格化、信息化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4425个,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人民调解员1478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市司法局在市、县、乡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立健全“三级调解网络”。进一步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多发的行业主管部门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在市级已经设立医疗纠纷等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县级也建立了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或调解室。

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机制。在矛盾纠纷多发的行业主管部门设立调解室,有条件的在本领域行业协会或其它组织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工作。

建立与司法调解相衔接的诉前调解机制。全市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与当地基层法院进行对接。截至4月份,130个乡镇(街道)调解组织与12个基层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

精准管理 源头防范医患纠纷

推行医患纠纷医院自查评估制度。针对评估情况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市卫健委引导患者合理诉求,依法解决。完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引导协调作用,根据争议点,一次性告知患者或者亲属处理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引导患者正确表达主张,依法合理解决问题。

积极引入人民调解机制,注重发挥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三方调解信任优势作用,及时缓解医患纠纷矛盾。2019年度,市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124起,签订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113案,调解协议履约率100%。

2015年,在全市推行借助保险经纪公司的中介力量实施由多家保险公司组建而成的保险共保体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新模式,健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全市共有194家医疗机构入保。。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