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德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河公园和节能住宅小区构成一幅和谐宜居的生态画卷。 记者周坤摄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熊少敏田莹莹
  5月15日,我市助人为乐代表人物谢金虎入选“山东好人”2017十大年度人物。这是我市连续第5年有市民入选“山东好人”十大年度人物,为“有德之州文明之城”的城市品牌再添一抹亮色。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是我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结果。
  早在1998年,我市就启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02年启动“三城联创”,相继夺得省级文明城、国家卫生城、省级双拥模范城;2017年,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 20年的坚持,一串串踏实的足迹,是德州文明脚步不断前行的最好印证。也正是一以贯之的内外兼修、久久为功,才成就了华丽蝶变——2018年2月14日,中央文明委确定我市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这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多年拼搏的结果;这是全市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硕果;更是德州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进的新起点,激励着德州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至高荣誉大步前行。
  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激发最大多数的主体意识,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绳、全市一盘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单纯是为了争一块牌子、获一项荣誉,而要使之成为一项顺民意、惠民生的民心工程。 ”2017年4月24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陈勇的讲话目标明确、掷地有声。
  动员会后,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13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62个部门、单位及四区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创城领导小组成立,40余名骨干人员被抽调上来集中办公,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3大板块、12个项目、90项内容、188条标准项目化指标化,层层落实到部门、单位、科室和责任人,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任务目标全覆盖。“全国文明城市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最高综合性荣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紧张起来,真正将创城工作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文新说。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和各区坚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克服一切困难,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既密切配合,又各负其责,形成了上下协同、互相支持、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先后召开调度会议、专题会议60余次。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协同发展综合考评,严格执行《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实行通报批评、后进约谈、荣誉退出等动态管理措施,对180多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20多个单位进行了约谈,撤销了市级以上文明单位86家。市创城办邀请专家集中授课,培训工作人员,组织业务骨干到广东、江苏等地参观学习;严格认真搞好现场检查整改,共发现问题线索1万多个,下发整改督办通知单89份。
  坚持宣传教育为引领,向市民发放各类手册共计30万份,编印发放创城宣传页18万份,新建公益广告4000多个。各新闻媒体开办创城专题专栏20多个,既报道文明行为,又曝光不文明行为,营造了人人争当文明创建参与者、文明言行践行者、文明城市守护者、文明社会担当者的浓厚氛围。
  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啃下民生改善的“硬骨头”,增强百姓获得感
  目标明确,劲头很足,困难也不少: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顽疾”死角多、公共服务差距大……创城冲刺,碰的多是“硬骨头”。“难啃的‘硬骨头’,也正是民生痛点所在。创城不戴虚帽、不图虚功、不要虚名,必须高度重视群众身边的小事。”全市创城动员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明确表示。
  群众有所盼,政府有所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为民不为名理念,根植于全市各级干部心中,“民意”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指南针。全市上下秉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7年,我市民生领域投入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
  家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邮电小区的居民李艳萍惊喜于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朋友圈里晒“德州蓝”的天数比往年更多了,杂乱的楼道变得干净明亮了,小区里的路平了、树绿了、灯亮了,违章建筑也拆除了,离家不远有了高标准的中小学,马路上车让人、人遵规,孩子自己去上学家长也放心了。
  根治“心肺之患”,打好环境改善攻坚战。 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报告》列入市人代会议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出台。 2017年,《德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德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实施细则》等系列督察细则陆续出台。深入开展了“生态美市、绿满德州”绿化行动,建设了占地1585亩的大运河生态林场,对运河、岔河、减河、沙王河进行了治理,对景区公园、道路两侧的花草树木进行了补植完善。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4平方米。 2017年我市“蓝繁”增加天数、PM
10
  改善幅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实现了三个全省第一。
  夯实民生之基,打好教育发展翻身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2016年底全省23个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中,我市占了8个。 2017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将学校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经过1年的实干苦干,2017年底,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验收认定。
  细处小处着手,提升市民生活舒适度。近两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资金投入达294.28亿元,对与群众居住生活息息相关的15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提升;拆除了8.87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3个, 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5个,建设公租房、廉租房3800余套。 2017年以来,共对17条道路供、排水管网进行了清淤疏通;维修主次干道22条,建设面积达4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3.03万平方米,修复盲道5883平方米,路灯亮灯率达100%,建设交通指路标志牌742块。同时,还对电力、通讯、燃气、供暖等设施进行改建、提升。
  精准精细、严管会管,以“绣花”功夫管出品位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就拿出了绣花的精细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严字当头,治顽疾用猛药。为根治闯红灯、车辆乱停乱放、不礼让行人等交通“顽症”,市文明办放出“大招”:违法行人和违法驾驶员所在单位属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的,发现一人次对所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发现三人次及以上,撤销所在单位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为整治占道经营,清除马路市场30余个,清理流动摊贩1500余个,规范店外经营580余处。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成校园警务室647个。为清除食安隐患,实施“双城联创”,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治理,并对调味品及酒类开展专项整治;突出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在宾馆、饭店、食堂等张贴文明餐桌“节俭养德”提示语5.9万余份。
  精准施策,提升管理效率。主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0%,洒水率100%,全面落实了湿式机扫;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密闭化改装运输车225辆,启动了渣土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垃圾分类收集前期工作铺开;加大整治餐饮油烟力度,督促城区238家大中型餐饮业户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烧烤业户一律入室经营;对城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市场脏乱差问题比较严重的24个集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提升。
  示范引领,提升窗口单位。在全市金融、医疗、市政、商贸等窗口服务行业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火车站、汽车站开设了特殊人群售票窗口,对城区2405辆出租车驾驶员进行文明服务培训;市区公交线路实现一小时免费换乘。突出旅行社、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三个重点领域,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培训。全方位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示范性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514个;建设了德州大剧院、市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每年组织600场文化惠民演出、为市民免费放映近10万场公益电影。
  尊重好人、弘扬正气,繁荣文化事业、丰盈精神家园,塑造文明“好气场”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广场,被称为“好人广场”。省、市、区级道德模范头像、简介被制成宣传展板展现出来,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展出好人事迹,传播的是正能量,很鼓舞人。 ”市民唐曰良说。
  不让好人吃亏,才能让更多好人涌现。2016年,市文明办出台《德州市道德模范关爱礼遇、困难帮扶实施办法》,给予道德模范崇高的社会礼遇,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帮扶。关爱礼遇包括物质奖励、走访慰问、活动邀请、宣传学习等方式,对获得全国、省、市道德模范的颁发荣誉证书,并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2016年发放帮扶金5.5万元,帮扶人数43人。“健康的文化占领了阵地,不良的文化习惯和不文明行为就没有了市场。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创城办副主任常树风认为。我市深入开展“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在弘扬主流价值方面的激励引领作用,隆重表彰“道德模范”“感动德州十大人物”“最美人物”“百佳孝贤”等,组织道德模范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巡回讲演300余场。 2017年全市共评出52名“德州好人之星”,3人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达396人。在2015至2017三年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工作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省级文明城市第一。孙洪香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六届省级道德模范,黄平亮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有德之州、文明之城”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
  党员干部争当文明践行者。 93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自觉认领城区30多个重点、难点区域包保创建,各单位党员干部带头参加,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159支,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正式注册的志愿者达16万人。将每周日确定为志愿服务活动日,组织志愿者走进街道、社区、广场、公园,广泛开展爱护环境,服务市民,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活动。
  点滴行动汇聚文明力量。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市创城办的办公电话几乎成了市民热线,有市民来电反映问题的,有给提建议的,更多的是热心群众主动要求承担任务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加,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新起点,德州将瞄准更高目标,从严从实、奋发有为,在文明创建新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突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