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仁彬

耿仁彬,男,1990年出生,首届德州文化之星。现为自由职业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作品飘逸俊雅,刚劲多姿,含蓄隽永,被编入多部书法专著,先后多次在甘肃、广东、河南、湖南、江苏等地美术馆、博物馆展出。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一次获奖,四次入展。在省书协主办的展览中三次获奖,十余次入展。

年纪轻轻便获如此殊荣的他,是齐河书法界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他出生在一个傍依黄河的小村,其家世代为农,祖上很少有人与笔墨打交道。在他幼小的心里培植起书法种子的是他的姥爷。姥爷读过私塾,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老先生去写帖子和对联。那时候耿仁彬还没上小学,常住姥爷家,姥爷非常喜欢这个小外甥,走到哪里都带着他。他不知道姥爷写的什么,但他喜欢站在姥爷旁边看,喜欢看姥爷运笔的架势,喜欢听别人对姥爷啧啧称赞。看着姥爷被众星捧月般恭敬着,耿仁彬很自豪。有一次,姥爷正给别人写对联,他坐在旁边蘸着茶水也一笔一划地写起来,看着他认真地写出歪歪扭扭的字,围观的人都哄堂大笑,姥爷也呵呵笑起来,笑得胡子一颤一颤的。老人顺手在一张废纸上写了个“大”字,让他比着写。小家伙喜不自禁,比着葫芦画葫芦,一遍遍地临摹,最后还真像那么回事。

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总想到人多的地方溜圈一样,耿仁彬学会写第一个字,便萌发出“显摆一下”的强烈欲望。那时家里刚盖好新屋,雪白的墙壁一尘不染,他感觉这是一块很好的发表园地,就顺手在上面写了个大大的“大”字,他审视了一下,感觉不甚满意,正准备再写一个,恰巧父亲在地里干活回来,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儿子任意糟蹋,毫不犹豫地在小家伙屁股上踹了一脚。这就是耿仁彬第一次发表作品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尽管如此,他心中的火焰却并没有被浇灭。上小学后,那些简单的汉字陆续到他笔下报到,他对这些“朋友”反复检阅,从中得到极大乐趣。闲下来就想练字,不练字就手痒。

黄河边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把黄河滩当成天然游乐场,当小朋友们在沙滩上追逐打闹的时候,耿仁彬却找根小木棍在平整的沙地上练字。那个阶段他只是想把字写得漂亮,以博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对书法还没产生任何概念。

对书法有了初步认识是他在进入祝阿镇中学后。班主任路国源老师是书法爱好者,同时有一双识才的慧眼,他看到了耿仁彬的天赋,不断给以鼓励和指导,还把自己珍藏的一些书法理论方面的书籍倾囊相授。随着理解的深入和视野的开阔,路老师的书籍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为了满足心中的欲望,周末或假期他便到济南中山公园、英雄山文化市场去淘书法方面的旧书。广泛涉猎使他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书法讲究动和静、虚和实、轻和重、大和小、疏和密,练书法的过程就是处理矛盾的过程,书法水平的高低就看这些矛盾能否和谐存在。他读古代字帖,发现有的字充满戾气如怒目金刚,有的很恬静如娇花照水,有的豪放似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弱柳扶风。他由此悟出:字如其人,书者的修养和胸怀不同,便呈现不同风格。在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他最喜欢学语文,尤其喜欢背诵古诗文,在反复诵读中他好似穿越时空进入了古人的世界,体会到古人的情趣、素养和情感,读古帖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感受。在美术老师李振的鼓励下,耿仁彬考取了艺术氛围浓厚的县实验中学,在那里耿仁彬开始学习素描。素描讲究黑白灰高光,讲究轻重缓急,而书法讲究干湿浓淡墨色的变化,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学习素描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他书法水平的提高。

刚一入学,耿仁彬便加入了学校的书法兴趣小组,并很快在组织中脱颖而出。好玉就要交给巧匠来雕琢,在老师的引荐下,耿仁彬结识了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于剑波、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专业研究生陈锋。这两位老师对他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使他明确了自己练习书法的方向:先继承后发展,不学今人学古人。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沉下心来临摹褚遂良的楷书《雁塔圣教序》和北魏的《张猛龙碑》。一个轻一个重,一个粗一个细,提能提起来,按能按下去,在极左和极右之间畅行无阻,完全符合中庸之道。日复一日的临摹使他渐渐悟到了褚遂良书法的一些妙处。

“学习书法,关键是临摹,将前人的技巧转变为自己的本领,从而支撑自己的实践以及风格追求。作为技术训练,量的积累至关重要,只有达到把书法的高超技巧化为本能,我们才能像讲话一样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真正做到在情理意法之间心手双畅。”在这种观念的支撑下,耿仁彬坚持每天临帖不怠。大学期间,他正书主攻褚遂良,后师法苏东坡、米南宫、颜鲁公,而后习章草诸家,以此上溯“二王”。把章草、行草和小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静极思动,耿仁彬开始投展以检测自己的真实水平。第一次参加的是枣庄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山东省第三届临摹展,作品成功入展,主办方邀请他到台儿庄古城、运河湿地游玩,期间认识了省内的许多书法爱好者,彼此交流切磋,解疑释惑,开阔视野。这一次参展给耿仁彬很大的鼓舞,更坚定了他练习书法的信心。他认为,参展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检测水平的过程,也是为自己重新定位的过程,所以一有机会他就参展。2013年对耿仁彬而言是成果丰硕的一年,1月入展首届“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荣获山东省第八届青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4月入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 6月入展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8月荣获第二届“羊欣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9入展全国首届“陶渊明奖”全国书法篆刻展,11月荣获全国第三届草书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如此马不停蹄地参展,让人们看到了耿仁彬的实力,也让耿仁彬看到了自己与名家的距离。他说:我还年轻,不会满足于现状。在书法的道路上,我还只是一个起步者,下一步我准备考取书法方面的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作为一名九零后的年轻人,盛名之下还能保持这种永不满足、孜孜以求的姿态,的确难能可贵。我们期待着耿仁彬能在书法道路上能走得更远,在遥远处与历代名家遥相呼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