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山的传说

□李兴智

茫茫鲁西北平原,没有高山石壑,却有土山耸立,陵城区糜镇东北方向约3000米处从前就有这么一座山。这里原属济南府德平县,《山东通志》和《德平县前志》均记载:基山在县(原德平)西二十里,高五丈,周三百六十步,土山也,状如台基,故名,上有寺。基山是自然形成还是由人工堆积史无记载,但因其置身平原、突兀抢眼,自然风景别致,僧道名士归隐寓居,文人墨客赋诗赏玩。时空悠悠,传说绵绵。

鲧的三滴血

传说远古时期,黄河滔滔,洪水滚滚,尧帝命鲧治水。糜镇一带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下游,属重灾之地,鲧居基山,率领民众在基山西不足1000米处修筑土堰(这一段土堰后称田家堰、与原德平县境内的鲧堤、金堤相连)抵挡洪水。

鲧与民众日夜奋战,绵绵土堰不日建成。但鲧没注重相关河道的挖掘疏通,待洪水到来之时,土堰不堪一击,基山周围顿成泽国,民众在洪水中挣扎。鲧治水失败,被尧帝所杀,因其毕竟治水辛劳,死后仍得以升仙。升天之时,鲧仍心系民众生死,将身上最后三滴血滴落山前洪水中,化作三座土丘,在洪水中挣扎的民众爬上土丘得以生存。

后来,三座土丘成为三个自然村落,按方位分别称前坊子、后坊子、东坊子,三村西靠基山,遂统称为基山村至今。

禹的禹粮石

鲧死后,尧帝命鲧之子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汲取鲧的教训,堵疏结合治理洪水,率领民众一方面继续筑牢堤堰,一方面加紧疏通九河(马颊、鬲津、钩盘等均流经这一带)。时基山一带因洪灾连绵,粮食匮乏,饿殍遍野,大禹在基山附近开采出一种可供民众食用的石头状的土疙瘩,缓解了民众之饥,从而也保证了其治水事业的开展,终创治水伟业。

为纪念大禹,这一带百姓称石头状的土疙瘩为“禹粮石”,据说现在还有发现,被人收藏。

报晓的金鸡

传说基山也叫鸡山,山下有一山洞,山洞中原有一只金鸡。每天拂晓,金鸡准时登上山顶给村子里的人们打鸣报时,叫醒人们下田劳作,而且随着金鸡报晓,山也在天天长高。

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有一南方人来到基山,南方人会观阴阳、望地气,发现基山这里有蹊跷,便在山上的庙宇中住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南方人终于发现山上有一株古树,顶上长有一颗灵芝,而灵芝正是打开山门的钥匙,只是灵芝尚不成熟。南方人耐心等待,期间还不时下山与村里人们闲聊以打发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发现金鸡不再报晓,有人也觉得有段时间不见了南方人的身影。上山寻找,南方人踪迹全无,只见东山坡下有一山洞,洞门大开,人们方才知道金鸡已被南方人打开山洞盗走了。从此,基山再无金鸡报晓,山也不再长高。

除恶的王老八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基山的王老八”这句老话当地人不知口口相传了多少年,说的是历史上不知何时这座山被一妖魔所占,妖魔横行无忌,时时出来残害村子里的百姓,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却无可奈何。

后来,村子来一仙人,法术高强,能“鼻息吹尘成穴”自称“王老八”,人称“王半仙”。村民求其除妖,王老八当仁不让,遂独居山顶。

当夜,村民屏息静听,山上妖风阵阵,杀声连连。不大功夫,只听妖魔大叫三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基山的王老八”而去。从此,王半仙隐居基山,村子也宁静下来。

这“王老八”后不知所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