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民歌:黄河故道的回响

苗鑫 姬春雪

夏津,因齐晋会盟之要津而得名。历史上黄河多次流经夏津,又多次改道,迁徙后留有故道遗迹。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相互融合,孕育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乡土气息,以及浓郁的夏津民歌。


独具特色:千余首民歌风趣幽默

夏津民歌大约开始于十九世纪。受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会盟文化的浸染,夏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部门曾多次对建国前后在夏津县境内流传的民歌进行挖掘和整理,共搜集到民歌1170余首,经整理和筛选,编印成《夏津民歌集》,部分选入《德州地区民间歌曲集》《山东民间歌曲选》。

夏津民歌风格独特,歌词风趣幽默,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旋律朴实自然,委婉抒情,与人们的语言行腔相吻合,节奏明快、流畅。如《放风筝》《十只红绣鞋》等,多是累加雕琢的口头传唱,行腔朴实流畅,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流传颇广。小调曲种60余个,流传较广的有《平调》《摇调》《凤阳歌》《糊涂调》等,这些大都有固定的旋律,一般由四个或六个乐汇组成,演唱中根据剧情自由填词,一种曲调可以反复运用。夏津民歌调式以宫、徵为主,旋律多以五声音节(12356)组成,拖腔中加“哎”“嗨”“哟”等衬词作为装饰;节拍多为2/4或4/4式,节奏平缓,行腔委婉;道白为当地方言,也时有京腔京韵。


发展演变:从《哭五更》到《四季花开》

夏津民歌按其发展、演变,可划分为传统民歌(旧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三部分。

传统民歌中,情歌占大部分,其次是劳动号子。情歌,多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诉说封建社会的不幸遭遇,同时包括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夏津小调,如《盼五更》《哭五更》《李芳扛活》等。劳动号子是人们在劳动中为协调动作、活跃情绪所唱,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流传较广的有《打夯歌》《天硪号》《快号》等。还有以表现生活情趣、抒发个人情怀和赞美大自然为题材的民歌,如《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绣花灯》等。

革命历史歌曲产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歌词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反映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抗战到底的决心,表现劳苦大众庆祝翻身喜悦心情等,如《万众一心打鬼子》《劝郎抗战》《参军五更》。

新民歌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在挖掘整理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民歌既保留了传统民歌的地方色彩,又赋予了新民歌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也是夏津民歌发展的高峰。《四季花开》《暖小猪》《王大娘喂鸡》《绣花曲》《四季小唱》《对花》等,为夏津新民歌的代表作。1958年8月,全国跃进歌舞汇演举行,由宋云庆填词、李桂兰演唱的夏津新民歌《四季花开》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在怀仁堂演出时,李桂兰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谭震林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时间,夏津民歌红遍天下。《四季花开》和《绣花曲》《王大娘喂鸡》还分别被编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和2012版)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


传承与发扬:“八零后”歌手扛起民歌大旗

夏津民歌是夏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解读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诠释着人们的爱恨情仇,也记录着社会的演变和进步。纵观夏津民歌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这些艺术成就既展示了夏津人较高的艺术天分,也彰显出夏津人民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硕果累累,弥足珍贵,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夏津县文艺工作者吸收夏津民歌的传统元素,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歌颂党、歌颂新社会的正能量歌曲作品,有的已经唱出夏津,响遍神州。比如《春风吹过杨柳梢》惊爆“泉城之秋”音乐会;《上海歌声》等五家刊物转载;《鸽哨》获得文化部群星奖,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夏津民歌在夏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夏津五十多支庄户剧团均有会演唱夏津民歌的演员,每年通过“一年一村一场戏”活动及各类演出活动,都安排有夏津民歌的演出,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欢迎。现在年轻一代的歌手大部分会演唱夏津民歌,“八零后”歌手刘珂近几年创作的夏津民歌《千年梦古树情》《美丽的家乡》《碧水情深》《夏津美》《椹果甜》等,被广泛传唱。“八零后”歌手张晶晶在夏津民歌的传唱和普及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作为文化志愿者,经常去各个乡镇教授、指导庄户剧团夏津民歌的演唱和编排。

新时代年轻歌手和创作者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勃勃生机,为夏津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希望通过保护和传承相结合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唱出最美的中国声音,让这些历久弥新的旋律在耳畔长久回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