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档案馆深挖档案资源 赋能文化建设

社会各界群众到市档案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晓龙 本报通讯员 崔珠坤 黄丹羽

近日,市委网信办联合市仲裁办到市档案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先后参观了德州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和历史长河档案史料展,缅怀先烈功勋、铭记光辉历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市档案馆坚持以档案文化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影响力为着力点,带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近日,在全省档案编研开发一体化推进工作会议上,市档案馆作典型发言,介绍了立足宣传、征集、编研三方面工作,打造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的主要做法。


以宣传为突破口打造档案文化高地

“我很喜欢《德州日报》的‘德州记忆’栏目,上面对德州的旧貌、往事介绍得很详细,每次品读都会勾起儿时回忆。”家住天衢新区高地世纪城小区的71岁居民张泉友说。

《德州记忆》栏目于2020年初开栏,由市档案馆与德州日报社联合主办,围绕德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

“档案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实践,广大群众对于档案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及其价值的发挥。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让全民重视档案,是档案工作一如既往的命题。”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介绍,市档案馆以档案宣传为突破口,举办《我们的共同记忆》《光辉的历程》等主题展览,在主流媒体开辟“德州记忆”“兰台史话”等专栏,组织拍摄《德州记忆》《七旬老人的收藏》《档案里的德州》等大型专题片,制作《德州记忆》档案微视频。今年,市档案馆结合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创建85周年,筹划拍摄冀鲁边区革命纪录片,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扩大征集接收力度完善档案资源体系

随着档案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越来越多个人收藏的档案入藏市档案馆。

军装、革命军人证明书、功劳证、入党志愿书、军功章……去年7月,98岁老兵朱兰亭将个人珍藏70多年的军用品和奖章无偿捐赠给市档案馆。

市档案馆管理利用科副科长苗鑫介绍,在征集到的档案中,有些已严重破损老化,他们积极开展档案抢救保护工作。2019年,抗美援朝军人朱希增的子女将老人的纪念章、奖状、证书等45件珍贵遗物及160余张老照片无偿捐赠给市档案馆,在接收到这批珍贵档案后,工作人员对破损档案进行全方位“问诊”,制订详细修复方案,寻找与之匹配的纸张和适合的修复方法,让老人珍藏了一辈子的荣誉更好地保存下去。

近年来,200年老地契、40年连号报纸等8000多件珍贵档案资料陆续进馆,极大改善了单一的馆藏结构,丰富了馆藏资源。


挖掘德州文化底蕴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2月28日,《德州记忆·壬寅卷》出版发布暨赠书仪式举行。该书由市档案馆编辑而成,全书25万字、60余篇文章,涵盖历史研究、地域文化、红色记忆等,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000多年到现代,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德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走近德州、认识德州、读懂德州、热爱德州,进一步扩大德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张婧说。

市档案馆以编研开发为主渠道,为党委政府提供资政参考。2019年,配合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编纂《档案资政——德州市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档案文献选编》,成为市委主题教育的参考书、工具书;2017年至2019年,编纂《德州市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2020年,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组织编纂《德州战“疫”——德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史料选编》,真实全面记录德州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宏大历程;2021年,出版《老地契见证二百年家族变迁》;2022年出版《德州史画》,是国内少见的以绘画形式展现历史地域文化题材的档案编研著作。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以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赋能文化建设,更好服务中心大局和人民群众。”李纪三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