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养老服务 温暖最美“夕阳红”

德城区康乐社区志愿者为孤寡独居老人提供按摩服务。张淑君摄

□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方志勇王美林王洁令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德城区青龙桥阳光颐养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欢庆活动,中心内到处是老人们的笑声。“随着颐养中心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中心产生了更多的依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自愿选择留在中心过节。 ”青龙桥阳光颐养中心院长洪林凤介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是我市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初步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有了提升。

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送上门

“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多亏了高师傅时常来看我,帮我推拿。 ” 10月11日,德州普天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的按摩师高德佳来到德城区农校家属院,为62岁失独老人牟义荣开展一对一帮扶。平时家里需要买菜、打扫卫生、修理管道,只要拨打12343热线电话,服务人员就会免费到家服务。

牟义荣所说的是德城区开展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 2019年11月起,德城区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区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城乡特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失独家庭4类特殊老年群体免费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着力解决他们的居家养老难题。

在位于德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二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两名接线员正在接听12343服务热线,根据老人需求,安排人员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静介绍,除了客服人员,中心还有50多名服务人员,并在各镇街下设6个服务站,客服人员接单后由站长将具体工作派发给服务人员。“我们为符合条件的1039名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提供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在此范围内老人可自主选择服务,由政府买单。 ”德城区民政局党组成员闫书庚介绍,该项目由北京普天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成立了德州普天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养老难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服务质量。“入户服务人员工作前拍3张照片,服务完再拍3张,老人在派工单上满意签字后,这单才算完成。 ”王静介绍,每一单完成后,都会进行电话回访,若老人不满意,立即返单重新服务。目前,中心共推出推拿、更换纱窗、玻璃清洁、助洁等80余项服务,服务工单14025单、56626.2个工时,满意率达99.9%。“工作中,不少老年人向我们咨询能否付费服务。”王静认为,提供有偿服务的前提是打造专业服务团队。他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将居家养老服务推向社会化。同时,德州普天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建议,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实现企业建设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双下降,既可以让老年人购买服务“可承担”,又可以使企业提供服务“有回报”,形成多赢态势。

社区养老标准化让服务提档

作为全省15个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之一,德城区分别在胜利社区、青龙桥社区投资建设心湖阳光颐养中心、青龙桥养老服务中心。在心湖阳光颐养中心记者见到了已经入住1年半的80岁老人李庆兰,她说:“起初心存疑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住了3天,感觉这里硬件设施先进、护理员很有耐心、工作做得细致,就签约住了下来。 ”

现实中,大部分老人更希望居家养老。为此,心湖阳光颐养中心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整合借力社区市民大食堂、卫生服务站等资源,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紧急救助等居家服务。而选择了日托养老模式的社区居民张世英每天早上9点就来到中心,健身、与朋友聊天、吃饭,晚上7点回家。“很多老人的需求是碎片化、多样化的,因此,中心床位、设施等总不会闲置,这也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老人选择养老院的意愿。”心湖阳光颐养中心副总经理魏佳莉说。

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让他们“住有所值”,是我市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一直探索的课题。建立食品留样备查制度,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2小时给老人翻身一次预防压疮……记者在心湖阳光颐养中心的养老服务质量自查表上看到,老人生活照料、护理、饮食、文化娱乐等都有细致的标准。心湖阳光颐养中心聘请了由专业康复师、护士、社工、健康护理师等组成的养老服务团队,护理制度、护理应急预案、餐饮管理制度等均按照国家养老机构相关制度流程、行业内标准化规范设立。

养老产业是一片蓝海,产业前景广阔。当前,我市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重点突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基本养老和机构责任保险等工作。推广全省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经验,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德州阳光颐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卫东表示:“对政府来说,在加快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建设步伐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扶持方式,释放政策走向、未来资源投资方向等信号,推动社区养老逐步走向市场,并且走得稳、走得好。 ”

医养结合助力老人健康享老

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医养“两张皮”长期以来制约着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如何将分散在医院、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医护康养服务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这样的探索正在庆云县进行。

10月16日,住在庆云县东辛店镇卫生院医养中心的66岁老人马安海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治病过程。马安海患糖尿病多年,前不久由于下肢坏疽,多处溃疡,住进了东辛店镇卫生院。经过近2个月的治疗,他的伤口愈合,血糖趋于平稳。此时他却不愿回家了,反而在卫生院“长住”养老。得益于庆云县推行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卫生院和养老院实现了“无缝切换”,为像马安海一样既需要养病又需要养老的老人提供了诸多便利。

为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2015年东辛店镇卫生院投资260万元将一座病房楼改造成医养中心并启用。中心不仅配备了空调、电视、应急呼叫系统等服务设施,还建立医用护理室、休闲活动室等,住养楼和卫生院门诊楼功能互补,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互融互通。今年,东辛店镇卫生院成功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成为德州唯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与医院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破解“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的难题。目前,全市有签约合作、托管、派驻医护人员等形式的养老机构26个,4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122个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今年1月我市实施了《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各县市区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积极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推动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等服务,建立康复病床、双向转诊、急诊就诊等医疗服务绿色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协议合作的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介机制。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