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镇高家村村民王德刚在镇政府帮助下找到增收路

□本报记者彭彦花本报通讯员王安毅

4月12日,记者走进陵城区滋镇高家村村民王德刚的家中,看到他正在清理院里的牛棚。小院打扫的干净整洁,种植了草莓和月季花。“王德刚通过镇上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已经在去年年底脱贫摘帽了。 ”村党支部书记韩国华介绍说。

今年51岁的王德刚命运多舛,他的父母和妻子前些年患癌相继去世,留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他自己身患糖尿病和心脏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几年来,他种着9亩地,除了还债还要供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格外艰难。“2015年,得知自己被列为扶贫救助对象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要不是这一身的病,咱肯定不能当个贫困户。我就想着赶紧努力挣钱脱贫。 ”王德刚说。

2016年7月,滋镇党委政府帮助王德刚争取到5万元扶贫贷款,帮他购买了5头小牛。每天5点多,王德刚就起床收拾牛棚、喂草喂料。镇上的工作人员还经常为他送来养殖技术的相关资料。经过一年的精心喂养,每头牛以1.5万元的价格卖出,去除成本,每头牛收益3000元。之后,他每年都购买5头小牛喂养,每年收益1.5万元;种植的9亩玉米、小麦年收益在8000多元。为了帮助王德刚,村里还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他在村里担任保洁员,每月工资500元。“王德刚踏实肯干,每天天不亮就去清扫,经常受到村民们的表扬。 ”韩国华说。“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云南参加工作。这些牛既是我的伴儿,也是我晚年生活的保障。 ”王德刚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