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机赢主动 厚植战略新优势——聚焦“九个持续精准”系列报道②

□本报记者 马乐

精准谋划开新局,持续发力谱新篇。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持续精准厚植战略新优势”,并明确要求深度借势借力,打好“融接引争”组合拳,把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当前,我市正处于优势叠加的战略机遇期,各县市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增创优势赢主动、事争一流抢先机、厚植战略新优势,不断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聚力“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月16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4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明确要求,压实责任,统筹推进,跟踪问效,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我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发挥园区政策优势,推动“传统能源+新能源”耦合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格局。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2家、绿色工业园区4个,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连续3年居全省第1位。

“我们将认真贯彻市两会精神,做好转型文章。重点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强化污染防治方面下功夫。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向‘绿’而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岳红星说,将大力支持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不久前,陵城区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省级生态园区。为加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陵城区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多项举措推动生态园区创建。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突出做好新能源利用文章。”陵城区委书记张传军介绍,在地热方面,强化与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公司合作,确保到2026年完全实现“地热代煤”;在氢能方面,加快正辰氢能产业园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更多氢能项目入驻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在储能方面,加快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壮大储能产业链。

持续精准用力深化融入京津冀

“3年‘长了’4英寸,德州成为全国第5个能生产12英寸大硅片的城市。”1月14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斌表示。有研项目落户德州天衢新区以来,8英寸硅片项目稳健经营,12英寸硅片和高纯溅射靶材项目相继投产,已成为国内生产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重要基地。

主动对接,精准承接。作为德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天衢新区先后落地京津冀项目37个、总投资192.9亿元,有研集团、中机寰宇等一批央企国企纷纷进驻、落地开花,电子信息产业成功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举办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峰会、新能源车辆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交流会,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项目支持。

“我们将继续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一批标志性、先导性重大项目,建设京津冀协同联动示范区、环京产业外溢优选地,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天衢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大山表示。

不仅是天衢新区,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更需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抓重点、求突破、促深化,构建“一区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

供需互融是实现德州市全面融入京津冀的内生动力。在市发改委主任刘泽华看来,如何把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持续精准用力,深化“一县一区”“一部门一重点”合作机制,推动已签约项目落实落地。“今年,我们将全力打造京津冀周边产业新高地,聚焦京津冀南部生态功能区、大运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协同协作、生态联防联治、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谋划推动更多重大事项进入国家支持范围,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分享战略红利。”刘泽华说。

“两河牵手”文旅互促打造“德水安澜”新图景

前不久,省文旅厅公布了2023年山东省生态旅游区培育单位名单,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入选。

近年来,齐河县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高标准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1.5万亩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水生态和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立县产业来打造,完善文旅产业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推动文旅消费扩容升级。

“齐河县将认真落实市两会精神,靠非常之为融战略、拓空间、强优势,努力在建设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打造彰显文化自信、展示黄河文明、服务强省建设的齐河样板。”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说。

德州是全省为数不多的黄河和大运河两河同在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积极融入全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创造性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逐步实现黄河和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旅游和生态等方面全面连通,构筑文化体验廊道新格局。

近日,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路网工程全线贯通。全程130余公里串联起沿途5县18镇,成为乡野间“浓墨重彩”的靓丽风景。“两河连通廊道通过充分挖掘黄河和大运河地域文化内涵,最终形成‘蓝绿纽带、五彩长卷’为主题,全域‘一廊四区多点’的总体景观结构。”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高永文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立足高标准,按照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推进重要节点的规划建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