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增创新优势——聚焦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⑨

禹城辛店社区。记者 王志伟 摄

□本报记者 杨德林 胡兵 本报通讯员 任云飞

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增创新优势。“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的号角。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振奋精神、昂扬斗志,主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以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为主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和行业服务提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住建力量。”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希岩表示。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进高效能空间治理

2023年11月6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于2023年10月31日正式获批实施,是德州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政策,将全面提升德州市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利表示。

《规划》包括市域、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市域为德州市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0358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为德城区与陵城区的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总面积约355平方千米。《规划》依照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德州市的发展定位和要求,到2035年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成为北接京津、南连苏沪、西联冀晋、东达沿海、具有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规划》以专章提出了构建区域协调开放空间的相关举措:一是紧密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二是协同黄河流域保护发展及省会经济圈建设。三是强化与沿海及鲁西地区的协调合作。

《规划》深度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综合统筹各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及各类相关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了交通、能源、水利等近1800个重点项目的空间布局,为德州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要素保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洪涝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工业用地控制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随着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省级天衢新区的落地,德州中心城区将是今后15年我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市精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邢军表示。

攻坚城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品质、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增强韧性,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德州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李希岩如是说。

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我市城市更新推进意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更新路径。做好城市体检,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4个维度,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全面完成中心城区6个片区的城市体检工作,在加快推进禹城、乐陵2个县级市城市体检试点的基础上,县城层面全面推行城市体检工作。

做好城市片区更新。落实片区规划思路,围绕完善功能和土地出让,实施城市片区更新改造。对30个城市片区更新项目(新建18个、续建12个)加快督导推进,对中心城区沟盘河片区、大学科创片区、绿色低碳产业园片区、大运河片区、高铁片区等积极做好对接和项目谋划,研究落实好近期实施项目。

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实施87个中心城区城建项目,东风路跨岔河东大道立交桥、市体育公园等项目投入使用,晶华大道南延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加快69个棚改项目建设进度,2020年以前的项目全部建成交付。

提升城市市政公用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盯牢风险隐患整改,及时开展“回头看”,存量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严控新增安全隐患。完成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75公里,推进智慧燃气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年底前实现加装全覆盖。持续提升供、排水处理水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公里数为74.75公里。

抓实楼道、环境、管理“三个革命”。开工改造老旧小区76个,符合改造条件的2000年以前建设的小区基本完成改造。积极推广平层入户模式、加装电梯220部以上,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幸福家园。

努力让“人人有房住、房子有人住、人人住好房”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城镇化的动能,也是稳增长的动能。自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包括延续1%购房补贴、提高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青年首套购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改革,有力带动了德州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当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群众住房需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顺应房产形势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要聚焦稳市场,摸清家底、用好政策、恢复信心,着力激发房地产市场新活力,一是指导各县市区深入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摸清住房需求,为制定政策措施打好基础。二是着力恢复市场信心,在需求端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三是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包括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科长史瑞松表示。

全面提振市场信心。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和动态调整,有效降低购房成本,稳定消费预期。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推动卖旧买新、“带押过户”,落实差别化公积金信贷政策,优惠政策集中向首套购房、多子女家庭倾斜。适时组织开展房交会,进一步吸引外地居民到我市中心城区购房置业。加强相关产业链发展,引导家电、家装、建材等企业同步开展优惠促销活动,进一步促消费、激活力、提信心。大力推广陵城、武城房票安置做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加速房企去库存步伐,实现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互动。

聚焦促转型,提品质、优供给。一是下力气建设好房子。推动落实《德州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引》,引导县市区建设一批高品质住宅,通过优质的住房供给引导带动住房消费需求。开发建设不同价格区间的好房子,满足高中低多层次住房群体的不同需求。二是促进房企转型发展。引导房企从单一的开发销售向开发运营管理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群众满意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