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榜样:王涛 帮助流浪者找到家

王涛在街头救助流浪者
王涛在街头救助流浪者

记者 赵亚楠
在德州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的工作是跑不完的腿,受不尽的累,不仅会遭到家人埋怨,有时还会遇到路人白眼。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做的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干甚至是不屑干的活。这就是救助站的工作。而年近50岁的王涛则是救助站里的一名标兵,他在苦脏累险的工作状态中体味着酸甜苦辣。
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提供救助
王涛是德州市救助管理站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1981年进入救助站工作。从此,城区大街小巷及城乡接合部的角角落落便成了他的“办公室”,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33年多少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多少个寒风刺骨的隆冬深夜,哪里有流浪乞讨人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闭着眼都能把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聚集地找出来。”皮肤已经被晒得黝黑的王涛打趣地说。
“我们是政府机构中,除了派出所外唯一一个24小时不歇业的地方。”谈及工作,王涛诙谐地形容救助工作是“全天候营业、节假日不休”,“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电话经常响起,有时候能一觉睡到天亮就感觉像过年一样。”
尽管如此,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救助工作,王涛从来没有怨言,而且乐在其中,当记者问起“你这30多年到底救助了多少流浪乞讨人员”时,他憨厚一笑说:“太多了,我也记不清了”。
他帮流浪18年老汉回到家
这些年来,被王涛送回家的流浪乞讨人员不计其数,而让他最难忘的则是2011年成功把在天津走失的7旬流浪汉朱风贵在时隔18年之后送回家人身边。
2011年4月27日,王涛像往常一样正在街上巡回救助时,发现一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七旬老人仰面朝天地躺在德百天衢购物中心附近的一个垃圾桶旁,老人的手中还拽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易拉罐、塑料瓶。
凭着多年的救助经验,王涛判定他是一名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人员。王涛耐着性子劝导老人,经过20分钟的劝导,终于做通了老人的工作,把他送往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
但由于老人精神有问题,沟通困难,无法知道其姓名及家庭住址,他便到处挖掘线索,一天至少要打五六十个电话,甚至三次跑到公安部门,查询户籍资料。最终王涛与老人在天津的大女儿朱文春取得了联系。
时隔18年后一家人在德州团聚,72岁的朱风贵老人终于回到儿女身边。对于王涛来说,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他告诉记者,就算工作时再苦再累,遇到再多困难,每当看到这些救助人员能够与亲人重逢,他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工作33年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的王涛,面对家人则有说不出的内疚,工作的33年里,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更是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今年春节前,王涛的女儿在一次下班的时候遭遇了摩托车劫匪并受伤,然而在女儿住院两天后,王涛才去医院见到了女儿。“当时孩子从电动车上摔下来,把嘴摔扯了,缝了4针,牙齿也被摔掉一颗,孩子住院的时候我正好赶上去平原送流浪救助人员,没能及时赶到医院。”王涛说当他在医院看到女儿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掉了下来,“孩子没有埋怨我,但是我心里很内疚。”
这就是王涛,虽然不能一心扑到自己的家庭中,但从事着苦脏累险的工作,就是为了给流浪者找到他们的家。未来的日子里,王涛依然会奔波在大街小巷和废弃建筑物的旮旮旯旯,帮助更多的流浪者找到家,展现着一位老民政人耀眼的风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