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走实访把群众放心上——临邑机关干部“下基层大走访”纪实

 3月21日,记者到临邑县临盘街道大崔社区崔寨村采访。刚到村口就听到机器轰鸣,一台挖掘机和几辆拉土车在紧张地忙碌着。65岁的崔玉洲大爷高兴地拉着工作组长赵刚的手说:“这条大道过几天就能通了,驻村干部真是把咱老百姓的事儿放心上了。 ”

 赵刚是3月6日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进驻到该村的。和他一样,全县有12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开始“零距离”一线走访。

转变思想、深化认识,借“大走访”转作风树形象

 2月28日,临邑县召开 “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动员会。会后,111个县直单位都建立了走访联系点,乡镇(街道办)机关干部分别确定了走访联系村组,全县883个村组都有县乡机关干部走访联系。

 “刚开始,我把这次‘下基层大走访’当成一项任务,可当真正和群众面对面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种责任,更是转变干部作风、树立干部新形象的一次机遇。 ”临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庞卫东告诉记者。

 林子镇党委书记王建华谈起自己的走访经历更是感慨万千:“我走访的赵龙岗村因为德宝路工业园项目占地等问题,干群关系极为紧张。走访前,我生怕自己进不去门,或者被群众闹个下不来台。怀着忐忑的心情迈进了原村支书郑荣富的家,结果他很热情地和我拉家常,反映问题。接下来走访朱兆华和郑金福两家也很顺利,他们还热情地留我吃饭。通过走访,我发现绝大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关键是我们政策宣传和干群沟通不及时不到位所致。 ”

丢下车子、迈开步子,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该县制定了“八必须八严禁”走访纪律,坚决杜绝“开着车子转一转,停下车子看一看”的敷衍走过场行为。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严禁形式主义;必须轻车简从,严禁层层陪同;必须规范言行,严禁简单粗暴;必须谦虚谨慎,严禁自由散漫;必须实事求是,严禁随意允诺;必须真帮实扶,严禁回避矛盾;必须服从大局,严禁无故推托;必须情系群众,严禁扰民添乱。党员干部每走访一户须留下一张 “联系卡”,且人手一本《走访日志》,及时记录走访过程、走访收获。

 3月16日,刚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县委书记景文新就轻车简从赶到联系点临盘街道办崔寨村。他让司机等在村口,自己徒步入户访谈,认真记录《走访日志》。他说:“这些年我们的干部真正到农村,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的比较少了。群众的想法不了解,也会导致我们决策上出现偏差。只有带着感情和责任、带着任务深入开展 ‘大走访’,才能掌握情况在一线,工作开展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 ”

找出问题、拿出办法,切切实实为百姓办实事

 走访不是目的,关键是在走访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群众所需、帮群众解困。

 说起工作组,宿安乡费家村村民费延和一脸激动:“这个工作组可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现在村里到了晚上也和城里一样亮堂了!原来村里想安路灯方便群众晚上出行,可一直拿不出钱来。县经信局、民经局驻村工作组进村后,及时协调资金,安装了12盏路灯。而且,看到咱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工作组主动和多家企业联系,最后安排许多村民到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 ”

 县民宗局副局长石军了解到翟家乡前于村打工人员多、距离县城远、主要骑电动车上班,便联系县城一家电动车营销公司免费为村民更换零部件。县财政局主动上门为恒源街道办小周村村民办理残疾证。

 对于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走访干部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在案,列出计划逐步解决。

 截至目前,1200多名党员干部已走访群众15460户,梳理出群众意见建议4580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200件。

□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德组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