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须一二三产并举

 □胥爱珍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首个完成整体疏解的服装批发市场——动物园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彻底摘掉了服装交易的标签,升级挺进科技金融领域。与之相呼应的是,早在去年,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就开始筹建全产业链的服装城,为承接北京相关产业转移做准备。可以说,河北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中的积极态度、主动作为,对我市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市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的功能定位,当前,全市上下正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各县市区为了分得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一杯羹,也纷纷派出专业招商队,盯紧北京知名企业、大院大所等,铆足了劲要有所作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地方把过多的目光和精力都聚焦在工业项目、科技人才方面,忽视了对教育、卫生、物流等非工业产业的关注,长期下去,可能会错失一些产业发展的好机会。
    承接产业转移,要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从现实来看,北京需要疏解的非首都功能,归纳起来就有四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批发、部分医疗教育服务、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对各领域的疏解,北京市有明确的时间表和系统方案,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避免盲目,主动对接,对各领域的疏解方式、要求、目标了然于胸,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精准承接。
    承接产业转移,还要找到共赢点。无论是京津冀转移产业,还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更加科学协调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自己和对方的发展需要,找到共赢点。比如,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物流批发等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北京市的此类服务业太过集中,对北京市的人口、交通、稳定等造成巨大压力,向外疏解和转移是发展需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各地就要立足本地实际,深入分析自身优势,研究对方真实需求,找到合作的切入点,才能实现转移、承接双方的共赢。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产业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一三产业。工业项目只是北京待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中的一部分。以医疗卫生为例,目前北京市88家三级医院年诊疗超过2亿人次,来自全国的患者就诊比例超过70%,周边省份就医患者占到56%。因此,如果德州市能承接北京的一些优质医疗资源疏解,不仅能给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可吸引河北等周边患者就医,实现了首都医疗资源更广泛地区的辐射。比如,京津地区的大学、金融等都是潜力巨大的宝库,不仅能带来人气、聚集财富,还能提升地方的品位和形象,我们应当在这些方面加大努力,力争有所突破。
    总之,承接京津冀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我们不仅要对接工业项目,还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努力在承接第一、三产业上想办法、寻突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