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房寺镇党委书记于志祥 发挥优势争做协同发展示范镇

    全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动员会议之后,禹城市房寺镇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了贯彻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意见。“通过学习会议精神,使我们对市委提出的‘协同发展’战略,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们要解放思想,变压力为动力,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沉下心来,凝心谋事,静心干事。对于房寺镇来说,就是要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圈一带一区’等重大机遇,做好‘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争做‘协同发展’的表率。 ”房寺镇党委书记于志祥对记者说。
四大优势奠定腾飞基础
    房寺镇地处禹城市西部,是德州市率先实现地方财税收入过2亿元的乡镇,初步培育形成生物、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发电、新型建材五大产业集群。先后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试点镇、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2014年底被列为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做好这些示范试点,房寺镇具有四大优势。 ”于志祥说。“两区同建”的先行优势。房寺镇在德州市较早开展“两区同建”工作,已建成7个新型社区、26处农业产业园区,4000户14000群众搬进新居。新型社区全部配套完善水、电、暖、气等设施。
    现代农业的后发优势。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个,形成成方连片高标准农田5万亩。流转土地3.5万亩,形成汉能光伏发电养殖、如意湖生态旅游开发等四大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
    区位优越的枢纽优势。房寺镇地处山东省“一圈一带”战略叠加区,位于禹城、平原、高唐三县市交界处,距济南市区50公里、德州市区60公里,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和物资交流集散地。
    民生基础的显著优势。 5大民生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民生服务质量较高。教育体系完善,幼儿园、小学、中学,达到省级规范化水平。铺设管网260公里,7万群众全部喝上黄河水。铺设乡村公路218公里,好路率达到81%。新农保入保率达到98%,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新建社区全部用上天然气,正在协议开展集中供暖。
抢抓机遇用好政策红利
    房寺镇目前拥有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试点镇、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等4个示范试点称号,每年获得资金5000万元。
    同时,房寺镇作为禹城市的重点镇,也可享受到禹城市面临的有关政策机遇。一是京津冀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先行区、山东省“一圈一带”战略叠加区。德州市把禹城市列为环省会城市增长极核心区,作为德济之间副中心城市规划发展,因此房寺镇未来发展机遇倍增。二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重点区。禹城市作为德州市的试点重点区,将迎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机遇。三是全国33个农村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禹城市作为全国33个试点之一,为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进行大胆探索提供了条件。四是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享受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补贴进行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为发展品质、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京津冀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奠定水利基础。五是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试点。禹城市列入试点,享受省级补贴。
五项探索做好全国示范
    于志祥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房寺镇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生态乡村、大美房寺、活力新城”的总体定位,坚持“五化”(新型农民市民化、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管理社会化)标准,科学谋划;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产业支撑,强化保障,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生态宜居、和谐美丽新房寺”。
    探索“两区同建”建设模式,实现新型农民市民化,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按照镇级市的标准,以禹城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规划为依据,编制房寺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等规划。到2017年底,全镇居民点形成“一镇八区”9个居民点的布局方式,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区、以区带村三级城乡统筹发展路径。
    探索农业产业化建设模式,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化,解决土地怎么种的问题。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探索土地入市路子,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重点选择社区组织好、社区产业好的“两好”社区,开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支持试点,突破资金桎梏,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力争3年流转土地3万亩,初步形成10大农业园区。
    探索产业融合建设模式,实现产业发展融合化,解决农民就业和生活质量提升问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融合工业、服务业,建设融合经济产业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家门口就业。进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二元制”壁垒,初步形成镇域全覆盖的融合经济园区。
    探索民生建设模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同城同待遇问题。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民生保障体系,探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完善供水、供暖、供气、公交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力争农村社区基本达到“八通四保”(通自来水、通电、通暖、通气、通路、通宽带、通公交、通有线电视,保医疗、保养老、保就业、保义务教育)。
    探索社会扁平管理模式,实现农村管理社会化,解决农民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问题。建立“乡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站—社区社会事务协理员”三级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网络,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网格化管理进程,以最低的成本,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