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长的任务清单——访全国人大代表德州人民政府市长杨宜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如何带领德州人民走向富裕幸福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宜新的思路是立足德州实际,着眼全国大棋。

  ■ 谋产业蝶变

  杨宜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他在山东主政德州,眼光却放在了京津冀。因为德州与京津冀毗邻,有同频共振之利。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与其对接,不失为明智之举。

  作为三四线城市,德州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但创新资源分散,“产学研资政”合作缺乏联系纽带。经济发展如何“弯道超车”?杨宜新看中了京津地区“大院大所”背后的智力资源和资金优势。

  “今年我们重点培植十大产业集群:四个传统的优势产业,四个新兴产业集群,两大副业集群。实现的路径是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杨宜新介绍。

  怎么融合?德州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对接京津两地“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二是每年举办资本交易大会,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搞科技创新。

  ■ 促城乡发展

  “社区居住生活,园区打工挣钱,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齐全。”老百姓这样评价德州的城镇化建设。

  去年李克强总理调研后,给予德州新型城镇化实践高度肯定。

  德州怎么做的? “就近城镇化”。具体做法就是“让农民从地上走得出来,进得了城,就得了业,进城留得住。”杨宜新说。

  德州立足传统农区的实际,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通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德州70%多的土地实现了流转。20万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解放”了的农民进入工厂和园区工作。

  目前,全市已建、在建农村新型社区378个,30多万户农民入住;建设农村产业园区876个,40余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 求民生改善

  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头等大事。

  杨宜新心里始终装着这事。

  采访中,他把“政府管理”列为“改善民生”的一项内容。在他看来,政府好不好,高效不高效,体现的是能否“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国务院要求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德州市严格贯彻执行了“减法”。“减权、减费、减时”。

  “凡是能够下放到县里的,都下放到县里。所有的收费也都减了下来,省有收费有下限标准的,按下限标准收。政府办公时限都减少50%。”杨宜新解释,“我们想要打造山东省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最低、效率最高的城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