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融入京津冀“清水走廊”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刘吉贵
    11月10日,全市水利系统推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动员会召开。会议明确了“服务协同发展,确保水源保障和水质安全,打造融入京津冀‘清水走廊’”的任务目标。
    “我们准确把握职责定位,不断夯实水利基础,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市水利局局长马文喜说。
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
    完善的水网体系,是保障供水、防洪减灾的基础条件,也是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基础保障。“十三五”期间,市水利局将以增强供水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完善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做好引黄治沙研究和规划,尤其要积极推进李家岸灌区引黄济沧工程。还要加快小型水库、河道拦蓄、坑塘等蓄水工程及引徒调水工程的建设,为德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和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提供坚实的供水保障。
创建水生态文明提供生态屏障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利必须先行。
    市水利局将重要河流、水库、引黄干渠、南水北调沿线范围划入生态红线,规定红线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活动。他们还与环保部门联合,对全市19条支流、 24个入河排污口和34个河流断面进行严格监管。力争到2020年,全市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打造融入京津冀“清水走廊”。
    为更好的建设节水型社会,市水利局制定了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带动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按照年度分解任务目标,确保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的目标。市水利局将督导各县市区编制再生水回用方案,统一配置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再生水,加大再生水资源使用比例,控制、减少新鲜淡水利用量,确保2020年全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0%。将督导各县市区尽快编制本区域的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加快供水管网、自来水管网、供热管道等替代工程的延伸覆盖,落实置换水源,逐步有序封填地下水井,确保2020年全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达到采补平衡,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开采量压减30%。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农田水利是农业命脉,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十三五”时期,市水利局主要针对县乡村沟渠不畅、农田灌排工程不配套等问题,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此外,还要加快实施抗旱规划,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特大干旱应急水源储备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今年,水利局将重点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以及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两大工程。 2014年我市跨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已经省厅验收; 2015年,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1万亩,按节点要求,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4%,年底前将全部完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