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让文明成为城市精神底色

如今,行走在陵城区的街道上,漫步在陵城区的公园中,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绿意盎然,感受到的是惬意舒心、文明和谐。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陵城区通过党员干部当先锋、倡树家风家训、倡导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着文明日渐一日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市民的言谈举止中,城区、乡村变得更加亮丽,社会文明风气向上,加之当地政府大力宣传及创城成果切实惠及于民,陵城市民对创建工作感受真切,越来越多的人从思想上意识到了创城是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陵城区创城氛围日益浓厚……


“创城”进社区文明入人心
8月4日这天,在陵城区御府花都小区里,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走家串户,为每户居民送上了一个“文明大礼包”,大礼包里有一件围裙、一个鼠标垫、一面文明创建小红旗、一本文明市民手册、一份创城调查问卷。他们一边发放大礼包,一边向市民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知识,鼓励居民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摈弃不文明行为,争当文明市民,积极投身到创城活动中来。“创城给咱小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看着印有创城标志的大礼包,居民张先生高兴地说,“区委宣传部帮包御府花都小区,不但帮着整治环境卫生、小区秩序,还送来文艺节目,这不还送来‘大礼包’,通过这些事,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创城、咋样创城。作为小区居民,要遵守市民公约,为创城尽一份力。”
此次为小区居民发放“文明大礼包”活动,是陵城区组织开展的“百局帮百区,共创文明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6月下旬,该区126个区直单位分别对口帮包117个社区和城中村、城郊村,各帮扶单位在各自对口小区安放“承诺、亮诺、践诺”公示牌,明确列出问题和整改措施、时限,公开监督热线,接受居民的建议和监督。8月4日,该区各帮扶单位工作人员统一来到所帮扶社区,将“文明”送进社区,以“文明大礼包”的形式普及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创城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让创城工作覆盖到全区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居民的心中。


创城 陵城党员干部“蛮拼的”
市民丁先生在陵城区政府路上经营着一家副食品店。他告诉记者,每周五的早上,政府工作人员都会来到沿街店面前,打扫店前路面、清理地上烟头、排列自行车、电动车,同时向经营者宣传创城目的、讲解卫生标准。“他们中有政府单位的领导,也有普通职员,打扫起卫生来都很认真,为了创城也是‘蛮拼的’。”丁先生说。
丁先生所说的这些“蛮拼的”人,是区政府区长、副区长以及区政府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据了解,为营造创城的良好氛围,该区在第三个“党员活动日”启动了区级领导包联街道、机关干部上街清扫、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区级领导和区直单位机关干部每周五上午7:30-8: 分别到各所包街道进行30,义务劳动,开展环境整治、秩序整治、文明宣传等工作。
“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干部是主体,机关人员是先锋。”这是该区区委书记马常春对全区党员干部的要求。目前,在陵城区,党政机关干部在创城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已经成为新常态。记者在区创城办了解到,除区级领导包联街道、机关干部上街清扫、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外,该区还开展了文明监督员志愿服务活动,区直单位和各乡镇均成立志愿服务大队,三千多名文明监督员活跃城乡,对各种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51家省市文明单位与2574家商铺门店结对子,开展门前“五包”活动,帮创文明门店;开展党员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188名党员志愿服务人员每周一、周五在城区33个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阻等。在一系列创建工作中,都少不了党员干部们模范带头的身影,成为全民创城的“先锋”。


“倡树家风家训” 成风化人
陵城区把“倡树家风家训”作为主要载体,推进文明家庭、文明乡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即总体上的文明陵城建设,以家风培村风、塑校风、养政德、正党风。
陵城区水务局职工孙德智,退休后回到老家安德街道办孙大汉村居住。几十年来,村里谁家农机出了毛病,孙德智有求必应,从不收钱;他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母亲近10年,为子女做出榜样。他以“仁孝礼义信”为主题,创作了二百多字的《诫子篇》,今年孙德智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孙德智经常到附近学校义务当辅导员,给中小学生讲家风故事,经常给村里的群众写家风家训对联,带动了村风民风的改善。
据介绍,陵城区把家风家训倡树细化为“五个一”工程,既一百场“讲家风故事,立传世家训”乡镇宣讲活动、一百场“传清风正气,建文明家园”经典诵读会、一百场“传清风正气,建文明家园”经典诵读会、一个“家风家训”主题公园、一届“颜真卿杯”家风家训主题书法大赛、一场“家风家训”主题研讨会。
家风家训倡树活动开展以来,各乡镇、区直各单位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纪委开展了写一封“清廉家书”活动,妇联开展了“最美家庭”评选等等,各具特色的倡树活动直接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推进了文明城市创建。截至目前,全区已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1个、“五好文明家庭”等省级文明家庭3个、“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市级文明家庭41个。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任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