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镇说》的“野”“乡”“神”

张晨

在生活中,大家都认同“字如其人”的道理,文学作品也应如此。阅读一部作品,便是与作者在书中对话,因为它承载着撰写者的思想灵性。济南出版社推出的逄春阶先生的长篇小说《芝镇说》,文本定位是中国式的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我通读全书后,对小说最大的感触便是其具有的“野”“乡”“神”三个特点。

首先,在“野”的层面,此“野”非简单的狂野、野蛮,而是散发着一股芝镇酒香的豪情野,是“礼失而求诸野”的“野”,清新可喜的野生的“野”,接地气的“野”。当然,作者着墨最多的,是由酒而催生的解除了不合理束缚的蓬蓬勃勃的“野”,说是“绽放”当不为过。没有什么事情是喝一口芝镇酒所不能畅意、顺遂与追寻人物内在本心的。诸如,孔老嫲嫲为顺利生产七爷爷时被灌下的一口芝镇酒;李崧山因违心执法杀害秋瑾而喝酒悬梁自尽,等等。我个人认为芝镇酒宛如芝镇人的内心寄托,是芝镇人内心的“野”,也是“求诸野”的载体答案,更是芝镇人在社会生活中存留的一口气。作者在封底情不自禁地写道:“一生独爱酒,就像鸟爱飞,人没有翅膀,酒就是翅膀,酒杯一端,翅膀就往外钻,想往哪飞就往哪飞。”这是作者心中“野”的境界吧?

其次,在“乡”的层面,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具有安定、质朴的环境氛围的。”“农民的共同倾向是:在社会阶梯上,并不奢望上升,而是希望不要沉到底。”这种安定是对质朴气息的整体表述。逄春阶创作的《芝镇说》并无辞藻华丽之文风,而是立足于乡野社会的视角,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用掺杂着方言的表述风格展露出淳厚的乡土情怀,更是通过公冶家族、王家、刘家、雷家等家庭的思想与处事方式的变化,进一步展现中国乡村社会思潮的进步。小说风格的纯真与接地气,言语特色的平铺而不直叙(追叙、自叙、他叙、弗尼思鸟叙),这与中国乡村应有的生活气息相契合,同时又与传神的情节相交叉,不失风趣,使乡村生活的画面于脑中自现。

最后,在“神”的层面,书中穿插的芝镇神奇故事,让我有一种在现实与传说中游离之感。一会儿像游走在《聊斋志异》里,一会儿好像又走进高密东北乡,走进莫言营造的世界里。而不死鸟弗尼思的设置,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于此像湛蓝大海里漂浮的赤色船帆,小说的全部内容是踏实壮阔的海,传神节点是摇曳于海面上跳跃的帆,虽是活脱,但也不失联想与乐趣。民间、民俗在字里行间的展示,也让小说有一种浑然一体的生活流弥漫感。

《芝镇说》的13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容故事与含义表述。于我而言,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以“故影陈酿”为主题的第三章,我认为此章节能够以其特有的情怀感染我,让我的心绪随着小说的情节而上下波动。无论是革命家向警予向王辫诉说35天海上航行的月下记忆,王德备与公冶繁翥同吟《雨中花慢》,在牡丹花前共剪辫子的洒脱,还是王辫受父亲反对而没有缠足,以及后来的以一纸辩白而拒婚公冶家族,继续求学上进等等,这都呈现出小说人物对恶俗的抵制,对自主个性与理想的追求。逄春阶在小说构思中将每一处人物的思想情感都拿捏细致,没有为了营造一种情感而刻意撰写与渲染,让我能够不由自主地与书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与人物在同一时代背景下同频呼吸。

此外,由对章节总体的感触缩至对段落单句的欣赏,也别有情趣和理趣,引人遐思。在此章节中,我最喜爱的两处情节,一是“一个人只能行走,而行走半径决定了他的思维半径”;一是“人人都麻木着,不知痛痒,也不关心别人的痛痒,只在乎自己鼻子下那一点……”。这两处让我联想到陈独秀先生在《青年杂志》上所刊发的《敬告青年》一文,其与上述两处所表达的情怀、风骨与理想别无二致。它们传达的是思想进步的意蕴,体现的是青年一代的热血。

我想,《芝镇说》是一部散发着浓郁芝镇酒香的小说,逄春阶老师在小说情感处的拿捏,在人物构建处的饱满,以酒作为连接其中的引子,串联出公冶家族与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围绕正出与庶出之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各色人物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内伤”,令人唏嘘。作者赋予芝里老人以现代意识,发出“世上本无门,庸人自扰之”感叹,引人深思。为此,酒香在,人便在;故事在,芝镇便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