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支长篙,追寻——读《蒹葭》


  高书峰
  一部《诗经》的记忆,残存了几多历史的沉淀?在最早的文明中书写斑驳的曾经。简单的语言却有着最丰富的内涵,朴实的言辞寄寓着最深刻的含义。因其真而感人,因其实而愈加值得品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无邪之中恍然而逝的是光阴,而沉积下来的,却是愈品愈浓的无穷韵味。
  或说《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不学《诗》无以言”,而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形象,至今依然是中华形象的最好注解,依然是竞相标榜的风度。《蒹葭》无疑是《诗经》中值得去细细体味的一篇。她以其圆熟的赋、比、兴手法,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征服了无数的后来人,空灵的意向,含蓄的笔触独领着《诗经》中各篇的风骚:追寻的意境,缥缈的感觉,在娓娓诉说……
  干净的是那水中的白沙,流淌着的河水无声无息,一如这个时节的寂寞。濛濛的雾气是否在这个清秋的早晨打湿伊人的眸子,犹如那清风中欲坠的微霜滴落在无奈的芦苇上。是悄然留下一道叹息赠与这季节作为附和,还是毅然撑起一支长篙奔赴这未果的前程?白茫茫的土地一片,坦荡荡的壮志何酬?湿漉漉的芳草萋萋,铁铮铮的傲骨凛凛。是谁抛不下心中的牵挂,不断地追寻、追寻、追寻……
  是当初的屈子,抛却浅吟低酌,换来洋洋洒洒《离骚》一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那拳拳之心又能如何?作《天问》而叹。信念若在河水之中,漫漫长路也当上下求索。
  汉魏时期的钟嵘曾言“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序》)。在此,他将中国一直以来的文人情怀一语道破,而这,恰好是《蒹葭》之中所折射出来的朦胧情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究竟是报效君主朝中为相,抑或是解佩出朝,处江湖之远?历朝历代不曾中断地探索着……
  是后来的项羽,舍去未可知的卷土重来成就轰轰烈烈的西楚气概。芦苇未曾凋零,而美人早已自刎。凄凄凉风何其萧瑟,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如今情何以堪?续续楚音兮不绝于耳,时不利兮潸然泪下。天涯路望尽伤透心肠,涉足水中湄遥遥何期?秋霜冻痛芦苇,隐隐现青;湿雾萦绕双眸,微微含酸。生何足喜,死何足悲?既然一生都在为理想奋斗,那么来世也必定继续追求。挥剑自刎酬壮士,抛却生还扬霸气。浓雾虽未尽,也可辩那人逆流而上的坚毅。被迷雾打湿的眸子却一如坚定地追求着心中不变的信念。虽骄阳未曾刺投迷雾,虽旭日未曾融化浓霜。我自己不受物之汶汶,我自在万醉中独醒,我自导夫先路。既然理想在彼岸,纵身一跃又有何妨?苍苍蒹葭依稀在雾中招摇。撑一支长篙,人影继续在追寻、追寻、追寻……
  昔人何在,来者未至。既有前人,必有来者。问苍天,怎还需怆然泪下?冰霜未解,摇曳的芦苇不胜凉风的娇羞,水中的白沙一任岁月流逝。是如贾生般作一篇吊赋,叹抱负未施,叹求索无路,叹香魂一缕追信念?还是撑起一支长篙,作不懈努力,寻展才之路,寻施负之门,寻未可细辩的理想。前程未可知,斯人独憔悴。
  青烟弥绕的水中那白净的沙,流淌的河水无声,一如这个时节的冰凉。蒙蒙的雾气又将打湿谁人的眸子?几多岁月,几多来人?不变的浓雾依然在诠释她的美丽,永恒的白露依然在演绎她的诗篇。怎见芦苇依然含青,权且撑起一支长篙,追寻、追寻、追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