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④:坚持科学发展 致力赶超跨越

中心城区实施6大类、72个项目,总投资251亿元。启动抬头寺、柴胡店、潘店等12个示范镇建设。续建273个、新建75个新型农村社区,打造100个农村示范产业园区。

采访记者:杨德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是德州跨越发展的攻坚之年、突破之年,确定了把城乡统筹作为第一方略,把开放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追求“三个第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民生保障体系“三大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为深入理解贯彻这些重大战略部署,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等部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进行了解读。
    强化现代产业体系,力促经济新跨越
    坚持“点——线——面”有机结合,强力推进重大项目、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崛起。狠抓重大项目,重点抓好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600亿元左右,实施城建、交通、水利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体旅游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动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现代产业体系主线不动摇,强力推进高铁新区、项目东区配套建设及省级开发区提档升级,强力推进“1351”工程,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做大产业规模,冲刺千亿目标。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品牌带动战略,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崛起,强化目标责任、严格考核督导,加快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实施,立足“专精特新”,推行“一县一业”,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至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培植1个农业深加工特色产品,做到当地有集群、全国有影响、行业争第一,力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启动发展新引擎
    坚持统一规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和农村建设。中心城区以“三年大变样”为目标,老城改造、新城提升、新区开发、陵县对接“四位一体”,实施6大类72个项目,总投资251亿元,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启动抬头寺、房寺、鲁权屯、柴胡店、潘店等12个示范镇建设,以县城为依托、示范镇为支撑,统筹布局产业园区、商贸区及居住区等,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人口集聚,增强镇域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两区同建”规划,提高标准、稳步推进,续建273个、新建75个新型农村社区,打造100个农村示范产业园区,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农业现代化,再造发展新优势
    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美好乡村为目标,加快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一要抓投入,争取上级涉农无偿资金30亿元以上,加大强农惠民补贴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力度;二要调结构,推进100个重点乡镇粮食高产创建,扩大玉米良种免费供种规模,确保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新增优质蔬菜15万亩、标准化养殖场区200个,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三要培龙头,流转土地100万亩以上,培养一批种植大户、特色基地,抓住首届德州农展会的机遇,引进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四要强科技,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强化农产品安全检测,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水平。
    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
    坚持靠改革破解科技、金融、土地等制约难题,靠开放实现借势借力发展。加快企业上市和筑巢引“金”步伐,力争新增上市企业(含间接上市)6家,场外挂牌企业20家,直接融资195亿元,新增信贷投放331亿元,新设各类金融机构50家,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3%。加快实施已报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重点推进7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试点,多形式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抓好扩大民间投资政策落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资采用独资、BOT、BT、TOT等方式参与经济建设。推进区域合作开放,继续深化“黄三角”对接合作,深度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大力争取政策扶持,与有关市共同打造鲁西经济隆起带。强化招商引资,突出引进央企、名企和战略投资者,提高第四届太博会和第三届资本交易大会成效。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研发机构30家以上。
    建设重大民生工程,提升幸福德州新水平
    扎实推进“民生十件实事”,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的养老、更可靠的社保、更舒适的生活。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加强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加快德州学院东扩,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任务,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落实好促进就业税费减免、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等政策,开展城乡劳动者普惠性技能培训,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增收。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快各县市区福利服务中心、高标准敬老院建设,加大对老年人补贴及救助力度,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险,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人员全覆盖,加大残疾人员服务设施建设及扶持政策落实。改善生活条件,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供水、供热管网建设,加快建设大剧院、百姓剧场、图书馆新馆、美术馆等公共文体工程,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工程。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启美丽德州新篇章
    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美丽德州。狠抓“大绿化”工程,重点对京沪高铁、京沪铁路等28条交通干线、22条主要河流沿线实施高标准绿化改造,中心城区建设12处公园绿地,全年植树40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3%,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水系提升工程,抓好德惠新河等重点河道的治理,完成中心城区水系修复连通、“三河六岸”景观规划等。抓好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有效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确保完成节能目标。推进污染减排,加快改造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尽快实现“一县一湿地”,确保5条主要河流稳定达到V类水质。华能德州电厂年底前完成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23家燃煤电厂全部发挥减排效益,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增加5%。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