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产值20年增长近60倍 收入过亿企业增至2018家

■工业经济在我市经济中的比重从36.1%上升到46.1%
■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1994年的8家,增加到2014年的2018家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比1994年增长64倍、52倍、52倍
■工业增加值增长14.0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5.72和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
“这里将要建设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 ”3月25日,记者在华鲁恒升集团拟建项目现场,见到了该集团副总经理刘海营。
“1995年时,厂里只有尿素和甲醇两条生产线,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4亿元。如今,我们的产品达到20多种,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 ”刘海营介绍。
化工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早在1994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8家企业中,就有华鲁恒升的前身德州化肥厂。但在那个年代,我市化工企业的装备、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利润率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
德州化工产业从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式的基础原料产品加工起步,向着绿色、高端迈进。截至2014年末,全市化工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已达3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7.53亿元。其产品覆盖了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和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拥有尿素、醋酸、DMF近1000个产品。
化工产业的膨胀升级过程可以看作德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强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培植骨干企业、做强产业集群。 20年间,工业总产值从1994年的155.05亿元增长到 2014年的 9362.64亿元,增长近60倍。
如今,德州工业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格局,并培育出了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精尖优势企业。
       □本报记者 王贺 本报通讯员 贾卫国 刘海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