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擦亮“山东老兵·德州长缨”志愿服务品牌

开展“童心向党”志愿服务活动

“兵支书”李洋在直播间介绍特色农产品

退役军人接受应急救援培训退役军人接受应急救援培训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崔涛 于永琪

无论是在防汛救灾现场、抗击疫情一线,还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中,到处都有退役军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截至目前,全市退役军人志愿者达到1万余人。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章立制、培强队伍、创新机制,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持续擦亮“山东老兵·德州长缨”品牌。

政策引领,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保障体系

“多亏了‘老兵调解室’调解员,我们两家才能和好如初。”8月27日,在德城区新湖街道胜利社区,迎宾小区居民刘阳提起“老兵调解室”时赞不绝口。刘阳家住在三楼,因空调滴水问题与楼下邻居发生口角。在调解室志愿者的出面调解下,矛盾得以解决。

“老兵调解室”墙上挂满了居民送来的锦旗。胜利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卞金钟介绍,调解室秉承“调解一起纠纷、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的宗旨,由部队转业干部赵宪龙发起。赵宪龙退休后义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又将辖区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退役军人充实到调解队伍中,组建了“老兵调解室”,现已发展至30人。目前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67件,成功率达92%。在他们的影响下,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调解队伍中来。

为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德州市“长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拓展延伸。

同时,我市探索实施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用好“山东老兵”志愿服务联盟平台,将志愿服务工作与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紧密结合,县市区考核评分中,志愿服务占比达10%。平时调度、定期通报、节点考评、年终表扬,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下,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系统积极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奉献社会、再建新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培强队伍,汇聚志愿服务人才资源

“朋友们,我面前的这些桃子、葡萄都是富硒产品,口感好、甜度高、纯绿色。”8月27日,在抖音直播间里,宁津县相衙镇付庄村90后“兵支书”李洋线上推介长官镇东北湖生态一然农场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直播,不到一个月时间累计销售2000多公斤,缓解了水果滞销难题。

作为退役军人,李洋组建了一支宁津“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由退役军人、特巡警等300余人组成,广泛开展红色宣讲、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彰显退役军人精神的志愿服务项目。

德州全面统筹志愿力量,建强服务队伍。2021年7月,在市级层面组建了“山东老兵·德州长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包含应急救援、消防安全、医疗健康、乡村振兴等8支队伍,发起“情暖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老兵宣讲进校园”等常态化活动195项,为退役军人志愿者搭建服务平台,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同时,在各县市区依托站点建队伍,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纵贯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优势和承上启下、居中联络的体制优势,大抓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拥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275支。

因地制宜创品牌。在“山东老兵·德州长缨”品牌引领下,德州构建了“一辖区一品牌一亮点”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德城区立足主城区优势,探索“红色物业+志愿服务”模式,退役军人深入小区、上门入户,开展志愿服务;禹城市组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开展;陵城“老兵话吧”、平原“老杨说事”搭建起了老兵帮老兵的连心桥,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

创新机制,绽放志愿服务蓬勃活力

“我们在部队受过训练,有专业的救援设备,申请前往驰援!”前不久,河北涿州连降暴雨,我市13支退役军人应急志愿服务队紧急出动,奔赴涿州开展抢险救援。

打造军地应急体系融合模式,是德州推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又一创新之举。我市抓住山东省深化民兵调整改革试点机遇,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以自愿加入为方式、以应急处突为定位”的民兵应急连建设模式,全市组建应急连11个、应急排135个,退役军人在民兵应急队伍中占比达70%以上,宁津等县市区甚至达到100%,并鼓励引导民兵应急连、排、班加入“山东老兵”志愿服务联盟。

同时,联合应急管理部门,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纳入地方应急救援体系,筛选消防、医疗、法律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骨干人才2200多人。依托德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德州市退役军人民兵应急连培训基地,用好德州市退役军人网格员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学院),累计培训2.3万人次。打造了国防动员、应急救援、退役军人“三位一体”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