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媒体、市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访谈我们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春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首先,请刘局长做情况介绍。
刘局长:好的,主持人。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相关情况。长期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四减四增”和8场标志性战役为着力点,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三五”期间,PM2.5平均浓度改善49.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23.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40天,均居全省第1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9.1%,列全省第2位;境内5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V(五)类标准,优良水体比例提升25个百分点,在全省海河流域中率先实现突破。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可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等级A级,总分全省第1。圆满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
截至2020年底,全市“1+1+8”攻坚方案中323项具体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手段明显提升,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1—6月,PM2.5平均浓度改善16.1%,列全省第3位。空气综合指数4.98,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水质指数5.82,同比改善20.1%,改善幅度列全国339个城市第16位、全省第3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主持人:刘局长,您刚刚谈到了我市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想请问您对于“十三五”取得如此大的工作成效,具体有哪些经验做法?
刘局长: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探索实践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之路。总结起来,就是创新“十个一”工作模式:
即:秉持一个绿色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引领,推进减污降碳,助力高质量发展;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构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生态委,建立“2+2+14”工作模式;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行机制。市生态办实体化运转,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指导调度、督导考核中枢作用,保证了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高质量整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坚方案。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四减四增”和8大攻坚任务协同推进;坚持一个科学的治污思路。依托“一市一策”专家组,持续开展行业、区域等课题深度研究与应用,提升科学治污水平;健全一个严密的监测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监测监控网络,为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构建一个全新的执法格局。坚持依法监管、全员执法与驻企教育帮扶、以察促改相结合,全面减少问题存量、遏制增量;实行一套闭环的落实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办、行业部门牵头督办、县市区属地落实、生态办验收销号”的闭环模式,推动各类环境突出问题根本解决;落实一个严明的考核制度。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科学化考核,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作用;建立一条广泛的宣教战线。全力营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政协支持、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主持人:建设美丽德州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有哪些?
刘局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目标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初步得到恢复,重污染天气和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四)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五)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主持人:请您谈谈“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有哪些?
刘局长: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下一步重点做好9方面工作:
(一)推进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持续贯彻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二)加快碳达峰进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面向碳达峰目标,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省战略,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降低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三)加强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以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主线,加快补齐O3治理短板,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逐步破解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四)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保好水”“治差水”,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五)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调防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六)加强生态监管,筑牢自然生态本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成京津南部、黄河中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
(七)强化风险防控,推动生态安全建设。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危险废物、重金属、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
(八)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制度改革,深化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九)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主持人:今天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刘局长的介绍。
刘局长:谢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