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咸菜缸里的岁月

□祖新兰

过去老武城的运河人家,家家户户的房檐下,都有一口咸菜缸。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到秋末,农家都张罗着腌咸菜过冬。秋后的辣菜疙瘩下来时,老百姓一般会储藏很多,把它们逐个清洗干净去掉根须后晾干,第二天早上码放进准备好的咸菜缸里,家里人口多的,甚至会再准备一个大坛子备用。第一次腌制咸菜的新缸必须是无水无油,码一层辣菜疙瘩撒一层粗盐,直到摆满缸为止。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熬制花椒水烧开晾凉后,缓缓倾倒进缸里,压上盖子封闭起来,这段时间不再去翻动它们,静等个把月掀开缸盖用筷子慢慢搅动着,一股浓郁的疙瘩咸菜味扑鼻而来,让人闻着打心眼里舒坦。腌制的时间愈久,咸菜的成色愈好,可随吃随取。

有了老咸菜汤,日后随着季节不同还可以增加新品。冬天缸里放些白菜帮子和胡萝卜,腌制几天后捞出来就着喝玉米粥,非常脆生;夏天从地里摘一把嫩生生的长豆角摁进咸菜缸,腌两天就可以食用,咸中透着豆角的新鲜味,很好吃。在夏季,童年的我喜欢一手拿着整根长长的腌豆角,一手攥着窝窝头津津有味地吃饭,那情形至今记忆犹新。这些食材放进缸里时,绝对不可以用水洗,采摘后直接入缸即可,就连小孩子都晓得这个道理。要是沾了水,会前功尽弃坏了一缸的咸菜,经年累月盖着咸菜缸,就是为了护着里面的宝贝疙瘩,它可是全家人饭桌上的指望。

武城运河人家的一日三餐离不开咸菜。在冬季,每天早上从咸菜缸里捞出一块疙瘩,切成均匀的细丝,淋上点熟棉油拌上一盘,就着咸菜丝喝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这是祖先一辈辈沿袭至今的老饭食。还有那陈年的老腌疙瘩,拿出几块来在太阳底下晾晒,咸菜疙瘩会浸出许多盐巴、生出褶皱变得柔软,此时洗干净切成细条便可以进行油炸,烹饪时待油烧热后放进两个小红辣椒,随着“刺啦”一声响,满屋子弥漫着诱人的香辣味,瞬间勾起人的食欲。等到一大碗油炸老腌咸菜条出锅,全家人围坐在小方桌前,挑一根油炸咸菜条嚼在嘴里特别筋道美味,咸香味里带着微辣回味无穷,如嚼肉般的感觉,甚是下饭。

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归来肚子饿了,父母还在地里干农活,就从大门前石头墩下摸出自家钥匙,打开屋门径直开饭橱“搬干粮”吃。通常馍馍里夹上几根咸菜条,后锅台有个小油罐,趁大人不在,我用油勺狠狠地淋上几滴黑乎乎的熟棉油,乐颠颠跑到大街上,在小伙伴面前得意地显摆着吃,用家乡土话讲真是“杠恣了”。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我到镇上中学寄宿读书,每周回家一次,返校时母亲总是用罐头瓶盛满炒熟的疙瘩咸菜带给我。母亲担心我正在长身体缺少油水,每次总会在咸菜里多放两勺熟油,咸菜一直被油泡着,就餐时掀开瓶盖香味扑鼻而来,吃饭时,周围同学都喜欢凑我这边沾沾光。

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有老疙瘩咸菜的神奇功效。运河人家有个祖传偏方:用老腌咸菜片治疗蚊虫叮咬和烧烫伤。一般人也许不相信,但是古老的经验一代代流传下来,自然有它的道理。记得我7岁那年夏天,一碗滚烫的玉米粥在饭桌上被不小心碰翻,顿时手背上泛起一大片红肿,年幼的我疼得哭个不停。母亲并不慌张,她揭开房檐下那个常年盖着盖垫的咸菜缸,捞出一块老咸菜切成片,一直敷在我的手背上。没过几天我的烫伤就慢慢痊愈了。

家乡的咸菜缸,承载着太多的岁月,蛰伏在里面的老腌咸菜,因时间的久存,而变得油亮金黄,如饱经沧桑的人文故事,历久弥香,回味悠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