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零造影剂”心脏介入手术

原标题:宁津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零造影剂”心脏介入手术——为过敏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陈伟伟

近日,62岁的焦先生因再次剧烈胸痛,被送入宁津县人民医院。经检查,他的心脏血管重度狭窄,急需心脏介入治疗。然而棘手的是,焦先生对该手术必需的造影剂严重过敏,强行使用可能引发休克甚至死亡。然而,宁津县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张涛却带领介入团队完成了这次手术——全程不用造影剂,依然成功植入心脏支架。

“造影剂是心脏介入治疗的‘眼睛’,没有它,医生相当于在血管里‘蒙眼’操作。而焦先生7年前放置的支架内部发生再狭窄,甚至导致远端血管闭塞,必须立刻手术。”刚接诊时,张涛面对两难境况,也很纠结:治,可能过敏,不治,心肌持续缺血。最后,通过多学科会诊,决定启用一项替代“眼睛”的关键技术——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通过导管,将直径约1毫米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目标位置,利用高频超声波向血管壁发射并接收反射信号,可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和斑块性质,甚至能评估支架贴壁是否良好,发现造影都难以捕捉的早期病变。但是这项检查的准确性非常依赖操作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手术当天,团队在血管内超声的实时引导下,将导丝和支架精准送至病变位置。凭借对心脏结构的熟悉程度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张涛带领团队成员谨慎操作,每一毫米的推进都依赖超声影像与术者经验的完美结合。

就像在血管中“微雕”,两个狭窄部位被成功植入支架。术后再次经血管内超声确认,本次手术置入的支架贴合完好、血流恢复畅通——手术未使用一滴造影剂,却取得了超越常规手术的精准效果。

术后,焦先生胸痛显著缓解,恢复良好。据了解,这项技术在德州尚属首例,为众多特殊患者群体——包括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