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

暑期来临,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溺水。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牢记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警惕溺水高风险地点

1.自然水域:江、河、湖、溪、海。2.人工开放性水域:水渠、水库、水坑等。

3.其他容易落水地方:护栏、堤岸、桥边等。

防溺水认知误区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水草、淤泥、漩涡等自然环境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疲劳、生病、抽筋等个人身体因素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

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普通游泳圈标准不够,并不能在游泳时有效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会游泳就可以救人?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工作。

救援者将溺水者带至岸上需要较强的体力,很多成功的救援也是靠多人协作。因此,未成年人切勿贸然下水施救。

“手拉手”能救上来溺水者?当人们手拉手形成“人链”时,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打破平衡,极易导致多人落水,引发群体性伤亡事故。

“倒挂控水法”能救活溺水者?“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中的水,还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管,加重呼吸道阻塞风险。对于已无自主呼吸和脉搏的溺水者,更会错失黄金抢救时机。

谨记防溺水“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

的水域游泳、戏水。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戏水。

6.不擅自下水施救,发现有人溺水时,要向附近成年人或拨打报警电话110求救。

溺水如何自救

不要惊慌。不会游泳者,对水有极大的恐惧,拼命挣扎或将手上举会使身体下沉。溺水后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放松身体。如果周围无人,要尽量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卧位,使头部向后、口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整理、制图:李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