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唐志梅 通讯员王琰
“刚生完孩子,我现在连打个喷嚏都很紧张。”近日,28岁的李女士在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诊室红了眼眶。这位新手妈妈产后出现漏尿、下腹坠胀等问题,抱孩子也感觉很吃力。接诊的康复治疗师岳艳茹结合影像学检查、盆底肌力检测及手诊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几根银针、一柱艾草和一台智能仪器,李女士开启了“中医+科技”的康复之路。每周二上午,她都会如约来到治疗室,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希良在关元、中极等穴位为她精准下针,又结合艾灸温灸下腹部,再实施中医特色疗法——脐疗技术。最后,李女士在岳艳茹的指导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跟随动画演示,听着音乐,就像在做游戏,让我放下了病耻感,可以轻松愉快地治疗。”李女士说。
四周后,复查数据让人欣喜:盆底肌力从2级提升到4级,漏尿症状基本消失。“现在打喷嚏不再紧张,抱着孩子也能一口气上三楼了。”李女士因病导致的困窘和阴霾一扫而光。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产后尽快恢复,才能避免中老年时期加重漏尿、脏器脱垂等风险。”岳艳茹提醒,产后42天至半年是盆底肌肉力量的黄金恢复期,产妇要重视盆底检查,简单的自检方法是看咳嗽时是否漏尿,抱娃时是否腰酸。
看似“1+1”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际上却并不简单。刘希良介绍:“针灸快速缓解症状,脐疗技术促进深层修复,中医推拿可以疏通经络,生物反馈帮助建立正确的肌肉记忆。”按照顺序进行,才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得到更高效的治疗。科室针对产妇不同的产后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全方位助力产后恢复。数据显示,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康复周期比单一疗法缩短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