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割草机“咬”掉手掌,市中医院紧急施救——10 小时再造掌骨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王琰
近日,德州市中医院骨伤一科医师团队奋战10小时,在显微镜下,利用患者自身指骨再造右手掌骨,并成功保住了患者大拇指、食指、中指。
患者李女士来自陵城区,她回忆说,事发当天,自己正使用割草机作业,忽然割草机被草卡住,李女士上前查看时忘记关闭电源,手背意外绞进了机器。周围人见状,立即拨打120求救。李女士被紧急送到德州市中医院接受救治。
该院骨伤一科护士长宋利群介绍,患者被送来时右前臂骨折伴随扭曲畸形,右手掌骨和腕骨粉碎并缺失,手背及手腕处皮肤缺失,且因肌腱撕裂、血管及神经多处断裂,5根手指仅靠软组织与手臂相连,已经毫无血色、刺痛感消失,伤情非常严重。考虑到患者才57岁,失去右手会大幅度降低生活质量,情况紧急,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尽全力为患者手术治疗。
如何对掌骨和腕骨进行修复,并且最大程度挽救患者手指功能,是需要同时解决的问题。骨伤一科立即组织骨干医师李海永、申鹏、侯博、李化明成立救治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针对患者掌骨缺失、手指完好的情况,初步拟定手术方案:首先取患者的环指和小指指骨进行处理,接到掌骨和腕骨处,实现掌骨和腕骨再造;然后修复右前臂骨折及手背处的大面积破损皮肤。
上午9点,李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李海永首先进行大面积清创,清除污染的软组织,接着对患者环指和小指的指骨进行仔细剥离。为保证患者日后最大程度上恢复手部提、拉、捏等功能,剥离时需要术者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损伤附着在指骨上的血管及神经。随后侯博在申鹏的辅助下,借助显微镜,将处理妥当的指骨与掌骨、腕骨的断端进行融合,利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并对断裂的血管、神经和肌腱进行修复。最后,救治小组又利用患者环指和小指的皮肤,对手背处的破损皮肤进行修复。经过10个小时,在骨伤一科医生的“精雕细琢”下,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配合下,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在显微镜下,需要医生用娴熟的手法小心翼翼缝合每一根断裂的血管神经,要慎之又慎,操作快、稳、准。”侯博说。
目前,李女士的手指触感和血液循环逐步恢复,正在市中医院病房等待拆线。宋利群介绍,患者待拆线后方可进行康复训练,手指的抓握等基本能力将随之恢复。
李海永提醒,春季是户外作业事故的多发季节,广大群众在进行机械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意外,如果肢体未完全断离,仍有皮肤或组织相连,要妥善包扎保护,防止血管受到扭曲或拉伸;如果是完全离断,可将断肢先用干净的纱布包裹,然后密封冷藏,和患者一同转送附近有再植条件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