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压突降且心慌乏力,专家提醒——警惕慢性心衰
□牛漪
最近,患有高血压4年的孙女士发现血压突然不高了,但她却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乏力、喘不上气。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后,她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
孙女士患高血压以来,因为没有特别不适的症状,所以没有规律服药。春节期间,担心饮食不规律、太油腻引发血压升高,她每天坚持测量血压,但血压并不高。偶尔出现心慌乏力时,她认为可能是过度劳累造成的,也没有过多在意。但随着不适症状越来越频繁,她才意识到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来到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
“长期血压高,人们心脏就要加大力气收缩泵血来维持全身血液循环,而想要有更大的力气,就得靠增加心肌细胞的体积来实现。长此以往,心脏上的肌肉就会增厚,导致左心室肥厚。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心力衰竭,导致心脏收缩无力、血液输出量减少而出现乏力、气短、水肿以及血压降低等症状。”该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健说,孙女士出现心力衰竭,就是由于平时没有规律用药、心脏收缩比较费劲,日积月累,令心脏增大,导致了慢性心力衰竭。
说到心力衰竭,人们会想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但从临床来看,心衰患者的症状有很多,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心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现大都不明显,有的患者甚至没什么感觉,就像孙女士一样,直到病情严重了才引起警觉。
“心力衰竭的危害非常大,严重时会使人休克、甚至死亡,及时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张健说,尤其是像孙女士这样血压突然降低,也是老年人较常见的心衰的不典型症状之一。如果相对平稳的血压出现急剧、大幅度波动,或是持续多年的高血压突然恢复正常,在排除服用降压药、气温变化、原发疾病等因素后,要警惕是否患上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