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专家教您应对“幻阳”

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专家教您应对“幻阳”——

理性看待 避免过度焦虑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张月华

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专家教您应对“幻阳”——理性看待 避免过度焦虑□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张月华近期,有部分市民总觉得自己身体哪都不舒服,参照网上或身边“阳了”的亲友症状反复比对自身,感觉自己也“阳了”,这种情况又被网友们戏称为“幻阳”。就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王婷婷,她表示,“幻阳”是对未知情况的心理焦虑,属于正常反应。

“面对疫情,过度焦虑绝不可取。”王婷婷介绍,过度焦虑不仅会对心理造成负担,还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一方面,过度焦虑让人仓皇无措、盲目行动。比如“未病先用药”,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或者由于过分焦虑而产生“摆烂”情绪,放弃个人防护,认为“早晚都得阳”,这些都是焦虑影响下的错误行为。

另一方面,焦虑还会对人的生理造成影响。“极度焦虑状态下,人体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头痛以及睡眠障碍,同时还伴随有心跳加快、胸闷、心慌气短,甚至产生濒死感。”王婷婷介绍,过度焦虑的心理会让原本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身体器官产生诸多不适感,让人体产生更多内耗。

此外,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陷入“越害怕生病,越容易生病”的恶性循环中。

那么,市民面临感染的可能性,一直感到焦虑怎么办?王婷婷建议,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因当下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正常反应,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解。其次,每日关注疫情消息的时间不宜过长,适时转移注意力,减少过度暴露在信息轰炸之下而难以筛选、鉴别。第三,做好个人防护,适度未雨绸缪,避免过度囤积、哄抢。如果一味地放任焦虑情绪而进行生活物资或药品囤积,不仅无益于缓解焦虑,甚至有可能强化焦虑行为。第四,尽量保持自己原来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吃好、喝好、健康饮食,适度补充营养,保证身心得到充足休息。

另外,如果真的“阳”了,不用过分担心,理性对待。“保持情绪稳定,反而更有益于身心康复”王婷婷说,对于疫情与防疫的相关信息,应保持适当程度的重视,既不宜过分关注影响正常生活,也不能过分乐观而掉以轻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