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阎润珍通讯员李照起)
近日,53岁的方女士在德州市肛肠医院再次做了息肉切除手术,距离上次息肉切除手术仅仅两年。“因为担心再长息肉,所以每年复查一次。没想到今年复查时又长了三个小息肉。为了预防息肉恶化,还是切掉比较放心。”在电话连线中,方女士说道。
“大约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引发其他疾病,甚至恶化成肠癌。”该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尹汾喜说,凡是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那么,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呢?尹汾喜说,这与饮食、胆汁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肠道炎性疾病等有关。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也会长息肉。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才能发现。当息肉长大后可能会有间断性便血、腹部闷胀不适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