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龄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屋顶上铺设光伏电板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孙芷琪通讯员韩峰尹志远王慧)10月28日,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实时监测屏幕上的数据飞速跳动,精准把控着每一道生产工序。“过去采用传统间歇式生产技术,每吨产品耗水量大,后续污水处理更是难题。”公司环保科科长李建锋的话,道出了曾困扰行业的普遍困境。
转机始于禹城市功能糖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的落地。作为首批试点企业,百龙创园主动对接审核机构,围绕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资源循环三大方向探索绿色路径。其中,以连续离交技术替代传统间歇式生产技术,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一跃”。“技术升级后,整体工艺节水近50%,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化学需氧量(COD)总量减少30%。”李建锋手持统计报表,算起了“环保经济双丰收账”——车间环境改善、工人操作便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底气更足,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同步降低,利润实现可观增长。
同样在绿色转型中尝到甜头的,还有保龄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进保龄宝厂区,绿树成荫、道路洁净,厂房屋顶上一块块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实现‘绿能’自给,我们依托现有厂房屋顶,建有5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525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645吨,可减排二氧化碳5234吨。”公司环保负责人邵光豹说,这些“自发自用”的绿色电能,不仅满足了部分生产需求,还让企业的能源结构更低碳。
深耕功能糖及生物发酵领域近30年,保龄宝早已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构建起从玉米原料到健康配料再到终端消费品的完整产业链。“我们始终琢磨着怎么把玉米‘吃干榨尽’,让废料变成宝。”公司副总裁李霞说,在清洁生产模式指引下,企业探索出一套阶梯式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功能糖生产中产生的玉米蛋白和糖渣,混合加工后成了优质的功能型复合饲料,供给周边养殖户;生产废水能用于沼气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电能反哺生产车间;就连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也进一步加工成有机肥料,供给周边农户,形成“原料—生产—废料—再生资源”的闭环体系。
“百龙创园、保龄宝的实践,是禹城功能糖行业绿色蝶变的缩影。”德州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涛表示,2023年以来,禹城市打破以往企业“单打独斗、零星改造”的传统模式,以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创新推出“行业整体+企业个体”双层次审核模式——从行业层面统筹解决工艺标准、资源循环等共性难题,同时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让清洁生产审核既“有共性”又“显个性”,大幅提升了实施效果。2024年12月,禹城市功能糖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成为全国功能糖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为推动清洁生产落地见效,禹城还组织专家对功能糖行业生产工艺进行全流程“诊断”,梳理出原料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高、废水处理难等关键共性问题。经过多轮评估论证,最终确定了15个可行的行业特色清洁生产方案。截至目前,禹城功能糖行业已实施完成8个方案,总投资超770万元,年经济效益超820万元。同时,编制形成了功能糖行业系列标准,为全国其他地区同类行业提供借鉴,助力提升我国功能糖行业清洁生产整体水平。
如今,禹城功能糖产业绿色变革仍在持续深化: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显著提高,循环利用体系日趋完善,核心产业绿色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将继续深化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成果,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功能糖产业向更高质量、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全国县域特色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禹城样板’。”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