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王露 通讯员石万佳
“唯有创新,方能破局。前孙镇将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乡村振兴、聚焦党建引领‘三个聚焦’为抓手,推动全镇跨越发展。”4月10日,陵城区前孙镇党委书记蒙昌文接受采访时说。
去年前孙镇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新签约项目4个。先后获全市乡镇(街道)跨越发展10强、德州市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先进集体等荣誉。
优化营商环境
高效推进重点项目
记者: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前孙镇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蒙昌文: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经济活力的关键。去年,我们引进年产300吨纯粮白酒项目、年销售800台套“农机4S店”项目、年产600台套玻璃机械项目等7个,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同时,新签约年产十万套电梯安全部件外资项目、德州新能源循环产业园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今年,我们将深化“以商招商”模式,重点推进年产10万套健身器材项目落地,并探索数字产业招商。此外,镇党政班子成员将包保服务20余家重点企业,通过“科技贷”、政策上门等举措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力争年内再培育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记者:前孙镇有哪些吸引企业的优势?
蒙昌文: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到,企业主要看重我镇的三点优势:一是交通优势,324省道穿境而过,到德城区、陵城区公交直达;在建的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设在陵城区的出入口就在前孙镇。二是政府“保姆式”服务,从项目审批到投产,镇上有项目专员全程包保。三是为企业解决上下游配套服务。比如原棉厂地块,我们引入农机产业园后,同步配套了物流仓储,吸引周边汽修厂、电气焊加工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条。
盘活资源“筑巢引凤”
闲置地上产业新生
记者:前孙镇如何破解用地矛盾?在项目的落地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蒙昌文:我们通过开展“挖潜增效”行动,把沉睡低效的资源转变成发展新动能,共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221亩。
对全镇90余处闲置用地建档立卡,制定“一地一策”利用方案。例如,原镇公路站地块交通便利,适合安排重资产项目,我们建设了农机产业园,定向招引农机企业,去年引入玻璃机械加工项目,实现当年开工、投产。比如,投资1.1亿元年产1000万瓶果味碳酸饮料项目,一期项目2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日产饮料产品40万瓶。该项目所在地是前孙镇原棉站地块,在此之前,这里的土地、厂房已经停业闲置了30多年。年产300吨纯粮白酒项目所用地块,以前涉及多方债务多年未能解决,造成地块闲置。我们走访相关部门,厘清权责关系,最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盘活利用。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打造特色产业矩阵
记者:前孙镇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建设上有哪些亮点?
蒙昌文:我们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聚焦“提标育强年”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分类施策,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化提升、晋档升级。做好“归雁人才”赋能振兴,健全“内部推荐+外部引入”的育才引才政策。为71个村配备发展顾问,其中,东堂村发展顾问祁世田开办玻璃机械厂,果李村发展顾问李强大学毕业返乡兴办食品厂,小屯村发展顾问孙凯筹集资金建设幸福食堂,越来越多在外能人助力家乡建设。
成立了忆农、鲁冠等共富工坊6个,将24家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集体增收共富合伙人。通过向村集体房屋租赁、产值分红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
去年建成6.2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农用井、泵站等基础设施。依托德州现代小麦育种产业研究院,联合中科院、齐鲁师范学院推进种业创新。特色农业方面,徐百万村七彩玉米、白庄蔬菜大棚等“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今年将新建2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广“君在前”农业品牌,发展智慧农业和预制菜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