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市中街道引进家门口就业项目——社区工坊让群众顾家又增收

阜盛社区居民在社区工坊制作宠物玩具

德州新闻网讯 文/图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樊晨

3月23日,在市中街道安居社区幸福工坊,居民正操作着电动缝纫机,赶制运动服装,工坊主任贾涛穿梭在车间内,边指导工人加工产品,边检验加工质量。

“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还能照顾家庭,家门口就业太幸福了。”安居社区五合小区居民韩书新真正过上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生活。

社区工坊是市中街道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善治的又一探索,由社区党组织搭台,采取“党建引领、社企共建、居民参与”的运营模式,利用社区闲置用房进行服装代加工,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既解决了居民工作和照顾家庭两者兼顾的矛盾,也让社区在服务凝聚居民和发展社区经济中找到了平衡点。

“日常走访中居民跟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收入来源少,又要照顾家庭,找工作难,生活压力大,给我触动很大,因此我想能不能通过社区领办增收项目,让这些居民在能照顾家庭的同时又可以增加收入。”安居社区党委书记石洪刚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选择什么样的项目非常关键,既要对就业群众技能水平不高、工作时间灵活、收益稳定,又要与社区资源条件相匹配、便于操作。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后,安居社区最终选定了上手难度较低、可链接资源丰富的缝纫手工加工项目。考虑到居民照顾家庭的需要,工坊实行弹性管理,上下班时间按照接送孩子的时间灵活制定,社区还开办了幸福餐厅和社区托管,切实为居民照顾家庭和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项目确定了,但是阵地场所从哪里出、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工人从哪里招都是问题。社区党总支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协调物业服务企业对安居小区锅炉房全面改造,开辟了社区工坊厂房。石洪刚找到在沿街做服装加工生意的贾涛。

“有处闲置的房子,你用不?”石洪刚试探着问。“租金多少钱?”贾涛心存疑虑。“比你现在便宜一半多,只要你这不挣钱,我们就不收租金。”石洪刚拿出了最大诚意。“成交!”贾涛下定了决心。

“以前在沿街门市,租金贵,用电贵,冬季取暖贵,来到社区幸福工坊后,租金减半了,电费由过去的每度电九毛八,降到了五毛四,还给免费供暖,一年下来少说能省四五万元呢。”贾涛说。

贾涛和妻子赵再霞经营服装加工店已有七八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办好社区幸福工坊,他们手把手为居民传授缝纫技术。社区负责联系组织周边闲置劳动力,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智慧服务平台发布招聘公告,线下依托社区工作者、楼长单元长等入户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多方参与,推动社区创收、企业增效、居民就业,实现三方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目前,已引入缝纫机器30台,招收工人30名。

无独有偶,3月24日傍晚,在阜盛社区的社区工坊内,62岁的王永珍等6名居民围坐桌前,在社区志愿者李建惠指导下,指尖翻飞间完成了一件精美毛绒玩偶的制作。“这里既能学手艺又能赚零花钱,还能和老姐妹拉家常,好处真是太多了。”王永珍笑着说。

工坊就业居民通过产品加工按件计薪,工人平均每月能挣到3000元左右,社区年增加公共收益1万余元,切实把工坊的红利转化为惠民的福利、社区发展的活力,为城市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我们将以社区工坊为抓手,持续探索社区创富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以群众需求迫切的业态为社区经济发展重点,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教育托管、订餐送餐等低偿服务,探索创办社区企业等经济实体,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市中街道党工委委员李爽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