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

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鸟瞰图

党员先锋队开展安全检查

对汽机间进行检查

雾炮车在喷洒作业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控室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胥爱珍 通讯员孟胜华 贾鹏

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都去了哪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堆成山的垃圾填埋场,异味刺鼻、污水横流、虫蝇滋生的场面令人发怵。在乐陵,这样的场面却因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而不再存在。

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将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分类及环卫一体化运营、炉渣综合利用、飞灰及应急垃圾填埋、餐厨垃圾及粪便处置、污泥处置、沼气提纯、园区供热融于一体,走出一条焚烧发电减碳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助力了乐陵市垃圾“产业化进程”和“无废城市”建设。公司先后获得山东省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山东省健康企业、乐陵市城乡环卫先进单位等荣誉。

党建聚合力促发展

在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成茂看来,“党建也是生产力”。基于此,公司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激发党员的先锋动能,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公司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将党的创新理论根植到头脑里、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到岗位上,做到发展路上不偏向、不脱轨。”张成茂说,乐陵光大公司积极推进党建阵地建设,激发党建新活力。

结合公司特点,他们打造了以“红橙先锋”为旗帜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根脉”“橙心为民”“绿色攻坚”等内容,传承冀鲁边军民抗战品格,激励党员全力投身垃圾发电与城乡环卫事业,通过红色基因唤醒环保使命,以橙色行动践行绿色初心,形成新时代“红橙绿”三色交融的生态文明实践样板。

在党建引领下,公司在环境治理、社会担当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选为基层人大立法点、乐陵市委党校分校。公司以党建室为依托,建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促进了公司与当地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了光大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公司坚持党建带团建促工建。依托公司读书室打造“青年之家”阵地,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团组织生活会及社会奉献活动,并在一线成立青年突击队,积极动员青年和团员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及后备军作用。工会以职工为中心,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妇女节摘草莓、端午节包粽子、夏季室外烧烤等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积极营造和谐、温暖、自由、健康的企业氛围,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凝聚力。

“公司所有党员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当骨干争先锋,为公司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张成茂说,根据乐陵市统一安排,公司员工结对帮扶化楼镇白家村,“我们经常去白家村,和村民深入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尽我们所能提供帮助。”他说,公司还帮助对接南京小鲲生物科技企业专家,到白家村牛羊养殖集中区域,为养殖企业提供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服务。

绿色产业链让垃圾变废为宝

走进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垃圾运输车辆。从城区、乡镇收集来的生活垃圾,被运送到卸料平台,投放至垃圾仓内。“这些垃圾会在这里存储和发酵,发酵后的垃圾燃烧效果更好,能产生更多能量。”张成茂介绍,发酵后的垃圾被花瓣状的垃圾吊抓至锅炉内焚烧,产生的热量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为城市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也可以直接向园区企业进行供热,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9年成立的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光大环境是中国最大环境企业、亚洲环保领军企业、全球最大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及世界知名环境集团。作为中国首个一站式、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光大环境聚焦固废、泛水、清洁能源三大领域。

作为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业的子公司,乐陵项目始终秉持“情系生态环境,筑梦美丽中国”的企业使命,致力于乐陵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是同级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业务最全的项目公司。

“垃圾填埋处理,占地大,还污染环境,我们的两条生产线,通过焚烧把垃圾变成‘宝藏’。”张成茂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光大环境乐陵项目的主营业务,该项目配置了两条500吨/天的生活垃圾焚烧线及两台汽轮机发电机组,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1000吨,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自2020年12月投运以来,已经累计处理生活垃圾121.3万吨,转化清洁电能3.8亿度,对外供汽44.7万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50.11万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张成茂说。

依托垃圾焚烧项目,公司拓展了诸多配套项目。位于厂区东侧的炉渣场和飞灰填埋厂,主要处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和飞灰。据了解,垃圾充分焚烧后,体积、重量会减少80%左右,需要填埋处理的飞灰只有2%至3%。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炉渣,经创新工艺加工、筛选后,被加工成新型建材原料环保砖,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2023年3月投运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餐厨垃圾日处理规模50吨,粪便垃圾日处理规模50吨,可将宁乐庆三地的饭店、食堂等餐饮行业的餐厨垃圾专门收集处理。

“持续创新是驱动企业健康长足发展的动力。”张成茂说。在乐陵光大公司,党员干部争当绿色发展先锋,带领全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去年,公司技术部机务专工李太峰牵头完成入场垃圾加热技改,提高了垃圾发酵的速度及入炉垃圾热值;电气专工张海涛,利用渗滤液处理车间淘汰的变频器,对渣仓风机进行变频改造,每天节约用电500千瓦时;技术部经理助理孙宗羲,对地磅进行升级,解决了车辆识别有误的问题……如今,公司的一线技术人员都争相创新,提升工作效率,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深耕环保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在乐陵乡村街道穿行,干净整洁的垃圾桶,标识清晰的垃圾分类收集亭引人注目。“垃圾桶每天按时清理,村里环境卫生变得更好了。”对乐陵光大公司承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村民们给出一致好评。

作为一家环保企业,乐陵光大公司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023年,乐陵光大依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承接了乐陵市推进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当年4月,中标乐陵市垃圾分类及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服务范围覆盖乐陵市城区及16个乡镇(街道),共计1035个行政村。

“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张成茂说,为真正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和收运工作,乐陵光大在“硬件”“软件”两方面同时发力。“硬件”方面,在各乡镇建设垃圾分类厢房、垃圾分类收集亭,投入二分类垃圾桶、四分类垃圾桶;在乡村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栏、公示栏以及墙体彩绘;建设乐陵市垃圾分类环保宣教中心以及室外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软件”方面,组织员工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趣味竞赛、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的垃圾分类意识。充分与社区结合,开展讲座、志愿活动,提升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引导更多市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此外,通过建立餐厨垃圾及粪便专项收运渠道,实现垃圾末端分类处置。

“充足的物资投入和设施更新升级,有效提升了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了公共环卫设施形象。”乐陵光大公司环卫运营部负责人张以恒说,他们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智慧环卫建设,建设了高效便捷的智慧环卫平台。

乐陵市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环卫作业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精细化、数字化监管。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系统为每辆车安装智能化设备,做到了实时采集车辆的作业信息,实时跟踪环卫作业车辆的轨迹及作业状态,实时监控车辆的作业进度,同时,各垃圾中转站实现实时监控。智能平台结合车辆作业实时轨迹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实时分析作业进度,并提供基于网络化的作业成果展示,实现环卫作业管理的全程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监管。目前,这一管理模式已全面覆盖乐陵市城区及16个乡镇。

“我们探索实行‘上门收集、集中投放’模式,逐步减少户外大型公共垃圾桶。”乐陵光大公司环卫运营技术员朱明是一名党员,在工作中,他冲在前、挑重担。他介绍,乐陵市正在逐步合并投放点,减少户外大型公共垃圾桶,“撤桶”既减少了设施的资金投入,也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形成“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无缝衔接,减少了“二次污染”。截至目前,杨安镇、郭家、朱集、铁营、西段、胡家、丁坞等7个乡镇(街道),王双志、国坊、苏家等9个村庄减少户外大型公共垃圾桶5631个。

“绿色产业为基,环卫事业为翼,社会责任为魂,支撑我们在生态环保道路上坚定前行。”张成茂说,乐陵光大将全力践行“两山”理论,让乐陵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