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探索“农业筑基、影视引流、文化增值、旅游变现”融合发展模式——
农影文旅“牵手”共促乡村振兴
▲游客在影视城拍照
▲微短剧《嗨起来啊,职场小白》在乐陵取景拍摄
▲游客在枣林游玩
▲枣林文艺演出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邹晓悦 曹晓璇
3月1日,我市以“农业筑基、影视引流、文化增值、旅游变现”的融合模式,荣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大优秀案例,为传统农业县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乐陵经验。
乐陵是如何将农业、影视、文化、旅游进行完美融合的,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影文旅新型产业的,在融合创新实践中又是如何出圈出彩的?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千年枣林奏响农旅交响曲
3月13日上午,在朱集镇千年枣林风景区,十余名村民正手持工具,为枣树修剪枝条。
“为了加强对枣树的管理,2018年,村里成立合作社,村民们自发组织了17支管护队,规模小的10多人,多的40多人,2022年枣林由土发集团负责打理,这些管护队就统一归土发集团管理了。”朱集镇枣林村党委委员周之军介绍,“我们从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剪枝,3月至5月树下清理及打药施肥,6月环剥、打药、除草,9月15日前后收果,一年到头几乎都在和枣树打交道。”
枣乡故事不止于此。2018年,镇上与村里共建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到了2019年,基地每天能接待旅游团4车、200人以上,国庆节期间更是能接待八九个团,天津、北京、青岛、济南、聊城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村里顺势建起了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多舒适的住宿条件。
发展旅游业,需要党委政府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乐陵对乐三路进行拓宽,两侧分别拓宽0.7米,并安装了双排路灯,极大改善了村民夜间出行条件。旅游路沿线新建5个口袋广场,不仅方便收枣,还能提供停车服务,每个广场可停2至4辆车。镇街立面刷新,统一采用徽派风格牌匾,让整个镇街焕然一新。依托千年枣林生态氧吧,乐陵投资建成的全省首家集医疗预防、慢性病调理、养生养老为一体的中医康养项目天颐轩,于2023年7月封顶,2024年3月正式运营,拥有630个床位,为乐陵的康养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为了让旅游业持续火热,乐陵更是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枣花盛开之际,当地举办枣林夜市,有小吃街、文艺汇演等项目,去年还新增了唐汉服体验和游乐设施。去年4月,露营基地开幕,篝火晚会、烧烤、烟花秀等环节吸引了约30万人次参观。去年7月,在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举办为期8天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吸引了千余名孩子和家长参与。在蛇年大年初一至初七,“跟着电影去旅游2025跟唐探·贺岁游”活动让乐陵影视城人气爆棚,周边酒店一房难求。
指着眼前一排排装修精美的民宿,朱集镇文旅办主任徐心悦兴致勃勃地说,朱集镇民宿以散客为主,目前正在影视城北边双庙苏村规划建设高端民宿,包括院落式、两层和三层等不同风格,中间还设有大型游客中心。未来计划招商引资,引入影视配套产业,如汉服体验、化妆等,形成完整产业链,提供住宿、餐饮等闭环服务,深入打造文旅产业,吸引更多商家和爱好者入驻。
光影造梦小城缔造票房传奇
3月22日下午,走进乐陵大地影院,等候区坐满了正等待观影的市民。就在过去不久的春节档,全国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大地影院脱颖而出,分账票房冲进全国前5。
一座县城的影院何以取得这一票房奇迹?答案与乐陵“影视+文旅”的深度融合不无关系,尤其是春节期间《唐探1900》实景拍摄地乐陵影视城的开放,让这座小城重新定义了文旅产业与消费的共生关系。
大年初一,作为贺岁档电影《唐探1900》实景拍摄地的乐陵影视城,开放了1:1还原的“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主题园区。游客拥入影视城,穿梭于电影中的街巷,与NPC互动打卡,参与沉浸式剧游。这场“跟着电影去旅游”的活动,带动影视城及周边景区景点、商圈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9000万元。
鲜为人知的是,乐陵影视城的出圈,源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改造。去年12月《唐探1900》剧组杀青后,影视城仅用2个月便将片场从“空城”蜕变为沉浸式潮玩街区。水电设施重建、电影名场景修复、NPC演员紧急招募……团队每天工作18小时,最终在春节前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乐陵市文旅局副局长刘敏认为,这种“以剧带城”的模式,不仅让乐陵影视城成为流量入口,更通过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链的联动,将“打卡热”转化为“留量经济”。据统计,乐陵影视城开放后,乐陵酒店入住率从往年的30%飙升至92%,特色小吃摊营业额增长210%。
乐陵影视城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影院带来了更多的潜在观众。许多游客在参观完影视城后,选择到附近的影院观看《唐探1900》。电影场景的实景化,让游客对剧情更有代入感,激发了他们的观影需求。而影视城则通过联动票务优惠,如春节假期入园游客可凭记录免费预约后续开园活动,进一步延长了游客的消费链条。这种“影视+文旅”模式,形成了良性的消费循环。今年乐陵影视城将正式开园,影视城三期建设与相关影视活动的筹备,预示着一张产业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唐探1900》、古装大剧《国色芳华》,这两部备受瞩目的影视剧,90%以上的拍摄场景均在此取景完成。随着多部影视剧的拍摄计划陆续敲定,乐陵影视城正逐步成为北方影视文旅产业的新地标。
“全国近八成影视公司聚集在北京,距离乐陵300公里左右,驱车3个小时可到达,满足主创团队特别是演员当天往返需求,可大幅度降低拍摄成本。”谈及影视城项目为何落户乐陵,乐陵影视城总裁刘洋说。
作为著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乐陵市委、市政府为乐陵影视城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要素资源,不遗余力地助推影视城建设,解决了很多困难。刘洋介绍,乐陵影视城启动建设后,乐陵市专门成立了影视文旅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影视城项目快速建设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统筹推进乐陵市影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面对乐陵影视城进驻剧组不同方面的需求,乐陵市也第一时间帮助剧组成员解决各类大小问题。
2022年以来,乐陵市便确定了“文旅兴市”发展战略,抢抓北京影视产业外溢契机,招引建设了乐陵影视城项目,制定《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全市之力推动影视产业发展。此外,乐陵市还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立足“双红”文化等优质资源,融合影视、生态、乡村、体育、演艺等多元业态,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推动城市“流量”向文旅“留量”转化。
“乐陵市将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资源互补、凸显特色’的理念,全速培育影视产业生态,规划建设影旅融合产业园,积极完善链条式、叠加式影视扶持政策,加快完善服装、道具、群演、影视制作、剧本创作、衍生品开发等配套业态,引进培育影视相关企业50家,努力打造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影视拍摄基地。”乐陵市文旅局局长刘忠表示。
群演聚集带火消费市场
朱集镇梨树段村的李娟从未想过,36岁的她会与顶流明星同框。这个春天,她在《国色芳华》中的出演,成为乡亲们热议的焦点。
“很开心自己能成为群众演员,春节期间不少亲戚朋友都看到了我演戏的镜头,还有远在外地的同学给我打电话祝贺呢。”李娟是梨树段村一名农村妇女,去年5月份,她偶然关注了乐陵影视城公众号,抱着一丝好奇与期待,报名成为一名群演。一个月后,她接到通知,办理演员证后正式进入演员群,开启了一段难忘的从影经历。
接到拍戏通知常常在晚上11点。有一次,她凌晨2点就起床,3点在影视中心服务中心集合。当天,她幸运地被分配出演贵人一角,在杨紫参演的一场戏中亮相。
拍戏现场有200人左右,李娟排队化妆花了40分钟,之后换上戏服前往拍摄场地。拍摄过程中,导演反复指导一个镜头,大家不断走位,从上午一直拍到傍晚7点多。结束后,卸妆回家,虽然疲惫,但李娟满脸笑意,“累并快乐着,也算当了一次演员”。此次拍戏,她还获得了170元的报酬。李娟的经历,只是乐陵影视产业带动乡村群众参与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千余村民体验到了当演员的快乐。
同样感到开心的还有乐陵人文永乐,他是一名打击乐器老师,已经有8年的教学经验,因为自己的特长,他获得了在《国色芳华》中饰演一名乐师的机会。
随着乐陵影视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剧组选择在这里拍摄,这不仅为当地群众演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大量外地群众演员来到乐陵,焦可心就是其中一位。
焦可心是聊城人,在网上看到了乐陵影视城官方账号发布的招聘信息后来到乐陵,通过二次筛选成了一名群众演员,她拍的第一场戏是在《国色芳华》中饰演一名侍女。“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写小说、写剧本,写的时候脑子会闪过镜头,也在北京和横店做过群演,从而对影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焦可心说。
焦可心是第一次来乐陵,她表示,在乐陵居住的半个月时间里,乐陵带给她便利、安逸的感觉。“我租的公寓旁边就有大型商场,购物、吃饭都很方便,这里的影视城很规范,对待群演也很尽心尽力,有问题回复很快,由于父母之前不太支持自己的工作,影视城就在乐陵这边,距离家很近,家里人也更加放心了。”焦可心说。
值得一提的是,乐陵市的500余名群演还赴青岛、泰安等地参与电影《刺杀小说家2》《临门一脚》的拍摄,得到了业内认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村民的演艺技能,朱集镇人民政府开设了专门的“群演培训班”,邀请艺术学院老师免费授课。这一举措不仅为李娟等村民提供了宝贵的培训机会,也让更多人得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挣上了“片酬”。
刘忠表示,目前乐陵已与百余家国内影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吸引3200人返乡创业,带动3万人就业。构建综合性影视旅游目的地,完善配套服务,大幅提升乐陵知名度。旅游层面,依托红色与红枣文化,打造多个景点与研学路线,举办民俗活动。整合资源发展民宿,6个村建成72套,可容纳432人。打造12种农家乐场景,形成沉浸式旅游消费形态。近两年,新注册影视企业178家,引进23家宾馆、酒店、民宿,新增床位近4000个,带动多领域就业,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