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县域经济的核心是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还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因此,我们要厘清特色产业优势,找准特色产业资源,发挥科技带头作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头雁作用”,深度打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切实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化特色产业集群。党委和政府部门应强化大型龙头企业的招引工作,全力做好“三服务”,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高效实施。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与典型引领效应,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县域特色产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附加值。需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促进特色产业的创新链与生态链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经过多年发展,德州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大多已形成涵盖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制造以及特色生态旅游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应突出医疗保健、银龄养老和绿色生态等科技创新元素,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朝着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技术的运用,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传统产业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主体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创新行动,全力支持企业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此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技术攻关,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特色品牌建设。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效应。地方政府应引导特色产业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深入挖掘特色品牌文化内涵,持续提升特色品牌附加值与软实力,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县域特色产业知名品牌。在推进特色品牌建设过程中,抓好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作用,运用“产品+电商平台+直播+社群”的销售模式,积极提升特色产业品牌的内涵与形象。借助各类产品展销会、展览会、交流会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展品牌宣传,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要坚持以各地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为重点,持续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农文旅+产业项目”的优化组合与转型升级。以“农文旅+产业项目”为重要载体,整合链接第一、二、三产业要素资源,深入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与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娱乐服务等项目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培育现代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体系。切实将县域特色产业所独有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者单位:夏津县委党校)